

日本企業最近紛紛開始討論對「副業」的解封,日本休閒食品生產商卡樂比(Calbee)最近也開放日本國內 3900 名社員從事副業,台灣跟日本企業風格走得很近,未來應該也有機會解禁。
大副業時代來臨!日企吹起「副業解封」風潮,對員工、企業雙方有何好處?
為何副業最近在日本商界的討論度會如此高?
企業端:解封副業、兼職禁令,能留才、減少投資風險
從企業端來看,會關注副業的原因有幾個,其一是為了留才,讓員工能在本業之外,有機會開創第二個收入來源,有兩份薪水後,自然能減少薪資壓力伴隨的轉職風險。
此外,由於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愈來愈高,企業商業模式的壽命周期愈來愈短,必須再開發新的商業模式,而全新的商業模式會對新技能人才產生需求。初期如果不瞭解新技能跟新模式的可行性,公司就必需盡可能減少投資風險,找尋有經驗的兼職員工或許是好方法。整體而言,未來企業應該有可能更積極的導入副業制度。
個人端:增加收入來源,翻轉員工、老闆的從屬關係
以個人端來看,若就業環境新增副業的選項,未來員工與雇主的關係可能從單一金字塔組織的上下從屬,演變成聯邦式的平行同盟關係。
從聽老闆的話變成與老闆平起平坐,「平行」後的地位聽起來好像不錯,但當從屬關係演變成同盟關係時,風險也會隨之擴大。例如單一金字塔組織的僱傭屬於長期性合約,但同盟關係的合約可能說斷就斷,不穩定性非常高,要是沒有相當的本事,初期需想辦法找人結盟外,還要擔心同盟關係能否長久維持,因此若要把副業培養到與本業比擬的狀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從無名斜槓變個人品牌!成功經營副業的 5 大關鍵
這幾年認識了幾位把副業做得跟本業一樣好的食品攝影師,食品攝影師就是拍攝包括食品、餐飲、服務的一人工作室。這幾為大多都從無名的斜槓開始做起,一直到現在行程滿檔。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幾個幫助副業成功的關鍵:
1. 藉宣傳建立外部行銷、訊息管道,拓展客源、知名度
當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你時,副業初期的顧客可能都來自身邊的熟人、朋友相關人的介紹等,但只靠這些既有的資源,是很難擴大副業版圖的。
如何才能增加顧客的來源?在食品攝影師的案例中,要盡量活用初期既有資源帶來的案件,經由揭露初期案件的成效,提升潛在顧客對你的信任度,並建立自己的訊息傳遞管道,像是 Facebook、Instagram 或網站等。
其中最特別的是網站,由於能容納較多的訊息,作為讓外部了解自己能力及經歷的工具而言,網站是相對適合的,且網站也可系統性分類自己接過的案件,讓潛在顧客更全面地了解要如何活用你的能力。
2. 以彈性心態、高 EQ 的溝通力,適應外部局勢、變化
你會不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及朝令夕改嗎?大部分副業應該都以支援型的業務居多,類似後勤、行銷、顧問等,因為都以主要業務為中心,所以當主要業務產生變化時,支援型業務也會跟著變。
在食品攝影師的案例中,就常遇到因為顧客產品的研發變化,衍生出上市時間變更、產品數量修正等調整,工作內容不同後,合約內容也需要重談,在大原則不變的狀況下,持續保持高彈性及高 EQ 的溝通力,且配合新局勢再提供業主新的執行方案,才能減少合約從手中流掉的機率。
3. 強化自身實力:擴大興趣、收集各方知識與資訊
當上班族,顧客會看著公司的招牌跟你做生意,但副業可是另一回事,副業的顧客需要靠自己的實力來經營,要不然可能合作一次之後,因為對你也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就沒有下一回了。
經營顧客前,必須先讓自己更有料,我發現這些成功的食品攝影師,在攝影專業之外,也對廣泛地對知識收集有相當的興趣,讓他們能跟不同類型的顧客討論產品。
以食品業者來說,從價值鏈相關的產地、運輸、包裝設計、通路等,如果平日就有收集相關資訊的習慣,就更能瞭解為何顧客要這樣訴求,並深入與顧客的對話,縮短建立默契的時間,自然下次業主就會更想與他們合作。
4. 建立幽靈部隊:培養運用雲端、IT 工具的效率與好習慣
大部分的副業應該都是個人在接案,在非團體戰的勞務輸出下,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花在副業的工作時間,是否會多到影響本業,或超過自己平日的負擔。所以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幽靈部隊、活用 IT 工具,縮短自己的工時就很重要。
在食品攝影師的案例中,當然現在都已經是數位相機的時代,但要如何活用雲端、多平台共同作業,並養成精確檔案管理的習慣,就能縮短非常多的準備時間。此外,不一味追求使用最新工具,而是把手邊的既有工具都磨練成最上手的狀態,其實就能建構出不錯效益的工作環境。
5. 多表態、爭取,走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個人品牌
最後是要有自己的風格。讓我印象很深的是,食品攝影師提到,照片不能只有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味道,一看就能知道是你拍的。
雖然感覺上要套用在各業種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要走出自己味道並不難,只要多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就能簡單走出自己的味道。要是不表態,業主就需要更多時間了解你,但也不是那麼多業主都有動機去了解你,要懂得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風格,並讓業主了解你都風格,在未來才能走出自己的品牌。
年前年後是轉職的高峰,但其實在真正換跑道前,已經有更多不同的職涯選項等你嘗試。從現在開始培養副業的基礎要件,真的一點都不晚。
(本文由「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