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董事長辦公室的花費應該由誰來支付?「使用者付費」原則的再思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所謂總部開銷,原則上,就是總部決定的開銷,該不該分攤給事業單位?如果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當然要分攤。各事業單位分攤的占比有很多計算基礎,如按營業額、獲利額、使用坪數、存貨數量、交易傳票量、合約數量、員工人數等等,標準看起來很清楚,但執行上爭議不斷。

延伸閱讀:集團內共同開銷,該不該依比例分攤?

以全集團集中辦公為例,辦公室租金分攤,依各事業單位使用坪數為分攤基礎,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看似簡單,但總會人進人出,出現閒置空間怎麼辦?若以各事業單位所需座位數分攤,但會有共用或獨用的會議室,還要有置放事務機、裝訂、收發等等用品的公區,怎麼攤?遇到事業單位縮編或擴編,考量辦公室租約通常期間不短,再加上退租及增租也有規範,退租有違約金及復原費,增租有裝潢費且每坪租金恐會增減,倘若我這事業單位是配合別人的增減租而有異動,該誰來負擔?事業單位間要喬的事情,多不可數。因為集中辦公,還有衍生的大樓管理清潔費,這理應簡單許多,就跟著租金分攤走,但大樓管理清潔費還包括水電費、維修費、值班工資、洗手間用品等。

執行長室費用怎麼攤?想算清楚,實不可行

頂級難搞的是,最高主管董事長(或執行長、總經理)室開銷,該不該分攤給事業單位?回到使用者付費原則,董事長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集團好,事業單位主管未必買單,就算買單,分攤比例怎麼算?若用營業額或獲利額分攤,有人會質疑董事長其實耗費諸多心力在營業額小的新興單位或是尚在研發階段的虧損單位上,結論是,怎麼分都沒法達成共識,難不成要董事長每日填寫 timesheet(工時表)依各單位各花了多少小時來分攤董事長室開銷嗎?實不可行。

如果董事長獨裁,董事長開銷分攤基礎,他說了算,如果董事長民主,在我看來,與其讓公司各部門主管爭論內耗,還不如不分攤,其實,攤或不攤或部分攤,只是左口袋右口袋問題,全集團的獲利總額是不變的(參見圖表)。既然攤來攤去,全集團獲利不會多一分錢,大家還不如把心力用在對外搶錢。

能歸屬各單位的盡量攤,讓報表盡可能符合營運事實

實務上,總部開銷,相對花在新設單位上多,因其交易新穎,總部各部門需要一一釐清;相對花在虧損單位上多,因為需要分析歷史數據,搭配策略的預測數字,期待逆轉勝,衝過損平點,若遲遲不好轉,還有時時檢驗停損點;相對花在全集團遠景的鋪路上多,因為這需要更多的智囊團,從小規模的新業務測試水溫開始,這些都沒法簡單用一個分攤比例可以擺平所有的事業單位主管。

在我看來,總部開銷,還是要回到使用者付費原則,能歸屬事業單位的開銷,如辦公室、倉庫、會計記帳、合約複核、計算薪資等基本必要開銷,盡可能分攤,或許沒法盡善盡美,但至少讓事業單位主管閱讀其損益報表時,是已扣減辦公室、倉庫、會計、法務、人資等後的損益,這數字較符合正常運營的事實。至於董事長室開銷,分不分攤,已經不這麼重要了。

至於分攤邏輯或比例,一旦談定,千萬別隨意更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先不說內耗心力,重點是事業單位主管在閱讀兩期損益比較報表時,如果分攤變動,他的腦子要將變動數,分拆成業務變動及分攤變動,反倒混淆主管,沒法專注在業務的變動上。

延伸閱讀:損益表不能只看營收、淨利!看懂 5 個數字,才知道公司從哪賺到錢

無論總部開銷怎麼攤,奉勸事業單位主管按月或按季向老闆報告經營結果時,千萬要著重在分攤前的損益數字,分析與前期的差異為何?達或不達預算的具體原因為何?後續經營策略該怎麼調整?千萬別小鼻子小眼睛,執著在分攤公不公平。

董事長室開銷怎麼分攤,有差嗎?
經理人

龔汝沁

現任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及財務長,曾任城邦媒體控股集團總經理及財務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具有台灣、美國、中國會計師資格。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