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xFrame

明明導入OKR,為何卻像KPI?組織、部門目標的關聯,不是「拆解」而是「連結」

王怡淳
2022-04-25
王怡淳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許多網路文章和書籍提到:「我們要『拆解』上級的 OKR,這樣才能讓上下級的目標對齊一致。」但組織、部門目標的關聯,應該不是「拆解」,而是「連結」。這是什麼意思呢?

以下圖為例,假如一家高檔餐廳訂的公司目標是「提升顧客滿意度」。上一級(公司)的O(目標)是提高顧客滿意度,KR 是回客率達到 60%。下一級(部門)將上一級的 KR 當成自己的 O,然後再寫出自己的KR。這種方式為「拆解」。

圖片 1
經理人
延伸閱讀:什麼是 OKR?跟 KPI 差在哪?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

上級單位的KR,不能作為下級單位的O

這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首先,下級將你的KR當成唯一的方向,這又回歸「自上而下」,走上之前KPI的回頭路;換句話說,就是上級做A,下級只能做A;作為下級,他們並沒有足夠思考及發展的空間,只有執行的角色。

再者,若下級沒達成目標,上級可能就來指責了。但這個目標到底是上級要你完成的,還是你自己想做並負責的?這就發生權責不清的問題。OKR的組織,訂立目標的人是必須對結果負責的。

根據我的輔導經驗,大概超過70%導入OKR的組織,下級單位是直接「複製+貼上」上級KR來訂立目標。遇到這情形,我對主管的建議:必須嚴正退回制定的目標內容,要求下屬再思考、再挑戰自己。否則,最後下屬會說導入OKR是玩假的,現在做的還不是跟KPI一樣。若下屬經歷 2、3 次的循環,還是沒做出調整,或許代表這個同仁沒有想法,是聽命行事的風格!對人才來說,在OKR組織裡,只會拆解,沒有新想法或連結目標的能力,工作升遷將遭受很大的阻礙。

至於前面提到的「連結」又是什麼意思呢?

OKR組織的運作強調「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的思維邏輯。如前述的例子,高檔餐廳訂的公司目標是「提升顧客滿意度」,若我是前台經理,我參考這個公司層級的O後(自上而下),與我部門同仁討論訂下「讓顧客不輕易放棄等位」的O(自下而上)。這不但讓OKR組織上下級目標的對齊一致,且下級目標的達成,是對上級目標的達成能做出貢獻的。這就是「連結」。

簡單來說,下級制定O,要參考上級的O,而不是KR。

圖片 2
經理人

OKR組織制定上下級目標時,常犯的2種錯誤

在OKR組織裡,我們希望能達到《孫子兵法》所說「上下同欲者勝」的境界。但在制定上下級目標的關聯度思考上, 我經常發現團隊忽略以下重要的概念:

錯誤1:上級單位的目標沒有與「所有」下級單位的職能對接

為什麼要對接?OKR組織是選定最關鍵、最具影響力的目標來進行。若上級目標是所有下屬單位職責範圍內能貢獻的,將有助於提升目標挑戰度與達成率,以及加大影響力。

以前述的高檔餐廳為例,公司目標是「提升顧客滿意度」。這個目標內容與每個部門的職掌都有關聯。公司高層只要明確目標內容的定義,授權各部門發想的空間,之後每個部門將會針對各自的職掌,思考如何提出貢獻。

比如:前台經理思考要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他提出客戶不因等候時間太長或太無聊,而放棄等位的部門目標。 而行政主廚的思考是「獲得客戶對菜色更高的評價」來提高客戶體驗。

延伸閱讀:誤解了 OKR,領導者只會愈用愈痛苦!你搞懂真正的精髓了嗎?

錯誤2:上級單位的目標是由下級單位的目標組合而成

這模式看似符合OKR目標上下對齊的精神,但通常下級所提出的內容,會以精進該單位目前的業務範圍,或以該單位角度出發的任務項目居多。在視野或戰略發展上,欠缺公司或部門應有的高度。

這個做法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讓原本應該是下一級的目標,變成上一級的目標,這將造成所有下屬單位的目標思考空間受到擠壓。

造成這情況的原因,一般是討論研擬目標的時間不夠充分,只好急就章; 但也可能是主管缺乏帶領團隊、制定目標的意願和能力,最後選擇便宜行事。

以上概念都圍繞著一個OKR組織的重要信念:盡可能創造公平的機會,讓團隊與同仁發揮想法和能力,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與空間向上提升。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