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近 10 年,從第一次擔任管理職到現在也近 7 年,很慶幸的是我身處的團隊成員一直都相當穩定,重點培育的中堅員工也都忠誠相隨,沒太多機會與一手栽培的重點人才說再見,直到這個月。
這位員工在我入職前是團隊中的「前輩」,頂頭上司市場總監數度換人,他的工作經歷相對其他人較資深,主動性、問題解決能力相當優秀,即使過往沒什麼人帶的情況下,也能在職場叢林中生存下來,其他團隊成員及跨部門的同事都認可他是個厲害角色。
但因為長期缺乏穩定的高階主管帶領,他的行銷專業、策略思考、大局觀等更上一層的能力仍顯不足,在點對點的小問題還能迅速解決,更大層次的管理和經營思考就相對疲弱。
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從他的職涯規劃出發,一一拆解、盤點路徑中每個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並往下拆分到具體須完成的細項。比如希望未來五年升上行銷總監,所需的專業能力包含團隊管理、業務授權、數位行銷等,在團隊管理方面的細項包含學會面試、招聘、培育一至兩個資淺員工,最終培育出信任度高的骨幹員工,打造三人小團隊等。
接下來協助他從單獨執行者過度到管理者,每周至少一次一對一面談及計畫指導,讓他逐步完成招聘到帶人、從聽從指示到扛起整個項目的企劃,嘔心瀝血的培養,直到他成為一個績效傑出、帶人有方法、跨部門間也有能見度,被我的老闆(他的大老闆)欣賞的人才。
就在我認為可以放心讓他負責更多核心項目,加緊衝刺團隊業務的時刻,他敲了我的門,提了離職。
這簡直晴天霹靂,我第一時間完全無話可說,在心裡不斷吶喊,「我哪裡做得不夠好,才讓他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離開?是不是在過程中忽略掉什麼?」
他坦言,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拒絕許多相當吸引人的機會,這次考量到是個頂尖美商品牌,公司文化和工作強度和現在會有滿大的不同,更有機會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方還開出兩倍薪水來挖角,猶豫許久還是決定接受這個職位。
理性上,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決定,也可能做出一樣的選擇,但感性層面卻讓我難以接受,當下除了說聲恭喜,聊了一下離職時間跟交接安排,我就直接走出會議室,希望盡快消化完自己的情緒。
很多朋友為我抱不平,要我直球說明自己的心情,也有一些朋友說,就算了、讓他去吧。花了一個周末仔細思考,員工離職的確讓我受傷,但他找到更好的職涯則是令人開心的事。一個曾經如此用心栽培的員工,值得我好好說再見,於是我選擇折衷的做法:
1.從理性及感性兩方面,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
消化完情緒後,我再次恭喜他的選擇,心平氣和地說明了我的情緒和想法,希望不要讓彼此留有疙瘩,自此不再聯繫。一個好的溝通,可以讓彼此的關係走得更長久。
2.有節奏的交接,讓部屬都有心理準備
團隊成員都與他交好,為了避免他的離開造成部屬錯愕、動搖而走,需要在一個月內好好規劃交接的節奏,盤點成員們的能力,確保要補強的地方。部屬可以先有心理準備,讓工作有好的延續、客戶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3.協助分析他的現有能力,提供一些職涯建議
這點因人而異,但對我來說,對員工的在意不僅限於現在的公司,而是希望他們未來都能有好的發展。根據對他的瞭解及即將承擔的新業務,我給了一些能力培養的建議及資源,希望能幫助他在未來的職涯走得更順利。
當然,心平氣和、不帶負面情緒的處理人才流失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當你團隊一專多能、人少事多,這更是難上加難。但好好說再見,也是身為主管必上的一課,一個好的主管不只在當職做得好,而是在往後員工四散時,仍能想到被你帶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