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公司都經歷過大檔期後營收低迷,或是折扣檔期後毛利大傷,今年KKday參加旅展,跟疫情以前相比,大概是我們少數折扣大檔期沒傷及毛利的,平常很少管到那麼細節,但這次從同事的執行成果上,我學到很多。
以前做零售業的學習也很多,也有跟旅展碰到同樣的困擾,交叉學習一下,發現邏輯都是互通的。剛好最近也是電商雙 11 檔期、百貨周年慶檔期,或許可以當作參考。我學到要推升營收、不傷毛利,有幾件事很重要:
折扣檔期守住毛利、推升營收的 6 個要點
1. 推出新品:能獲新客也順便宣布新業務
今年海外商品多了自由行和團體旅遊,這都是新生意的嘗試,因為這些商品都在購買「零組件」(編註:意指交通票券、一日遊、門票等等)以前的使用者歷程,所以用這樣有競爭力的剛性需求產品在先,成交後自然可以推零組件,而自由行跟團體旅遊都不在本來的生意,所以是多出來的營收,即便毛利不高也不至於虧本,小賺又可以獲新客,也剛好讓市場知道我們開始做新業務了,這些都很有幫助。
2. 主打自有商品:下殺也不至於虧本
國內旅遊同事組裝許多國內一日遊、二日遊,搭配政府的國旅補助,有一個折扣品是國內二日遊住萬豪酒店只要一人 1000 多元,果然在旅展期間賣超好,還做成廣告手舉牌在會場舉著,很多人因此跟過來攤位或是直接掃描 QR code 購買,這種不傷毛利的廣告品雖然耗人力,但很值得做,自有商品的毛利高,即便下殺也不至於虧本。
3. 為「猶豫客」另做安排:先收訂金,活動後追單
旅展現場很多客人的需求沒辦法被滿足,我們會先收訂金,再等客人更確定需求(例如出發日、幾個人等等)再另外成立訂單,旅展後線上再付款,也就是說我們為旅展後準備了營收成長的機會,沒有浪費旅展的商機,這大概是線下和線上最不一樣的地方吧!線上的話,點進來沒看到商品就走了,通常也不會再詢問客服了,但線下就有機會可以再留訂金後,持續追單。
4. 不做「全站折扣」或「高客單、低毛利」商品的折扣:避免毛利大出血
全站折扣真的很傷,即便只有 9 折都把毛利吃掉很多。而高客單、低毛利的產品以絕對金額來看,毛利一定受傷慘重,例如客單價 3500 元跟客單價 550 元的商品都打 85 折,兩者的損失毛利完全不同,但買氣若需要促購,選品要小心謹慎。
重點是這兩種手法都會導致大檔期過後營收低迷,當下客服又忙死,公司還沒錢賺。
5. 區分全通路策略:不要線上、線下做一樣的折扣活動
不需要所有通路全面通殺一樣的折扣,因為大家需要的活動真的不太一樣,每一筆折扣都是口袋的錢,促銷要到位,錢要花在刀口上。
舉例來說,我們這次在實體旅展的現場,就是做符合現場客群的機加酒、團體旅遊、餐券、五星飯店住宿、高鐵假期等大眾化需求的商品,甚至有銀髮族來跟我們買;而線上旅展則是做我們的主要客群、也就是自由行旅客需要的富士山一日遊、賞楓一日遊等在地體驗商品,兩個通路的客群不同,折扣優惠也不一樣。
6. 慎選溝通主題:不要用折扣作為主軸,試著用社群話題預熱
這個很難,但是我們有做到,我們把社群跟現場用同一個主題包裝,事先募集 2 萬人參與活動,很少有旅展不用折扣來溝通,事實證明還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為折扣就提前收割後面的生意,這個有做到,至於成績,要接下來幾周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