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fizkes via shutterstock

團隊內部起衝突,為什麼主管不應該急著裁判?當下先不處理,「事緩」才有機會「圓」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般來說,單純處理事情,不難,一旦碰上和人相關的事,難。過去,曾遇過一個主管,每當我擺不平事情,求助於他,愈是棘手的案子,他拖得愈久,在我看來,根本就是裝死。

有一回,一個重量級人事案簽呈,直到他離職時,這份簽呈還在他的辦公桌上。財會法律背景的我,凡事要爭個是非對錯,絕不允許事情被卡住,加上我又是急性子,「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周」是我給自己的紀律,他的卡關,讓我無法苟同,我還警告團隊,此風不可長。

延伸閱讀:你愈不講人情,員工愈敢走人!與員工溝通時,好主管會先處理這件事

還記得另一個場景,產品賣不好,虧了很多錢,報表太難看,行銷部怪產品不夠好、產品部怪業務不會賣、業務部怪行銷推廣不努力,乍聽之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突然有人怪到財會部,指責銷售報表出具太慢,導致產品銷售策略沒法即時調整。原本隔岸觀火的我,被掃到颱風尾,正要據理力爭時,主管喊了一聲「停」,我們全閉嘴,期待他來拍板誰是誰非,沒想到聽到的是,「散會」。

主管的任務不只是判是非,而是找出更好的做事方式

經過多年職場歷練,碰上好多類似的場合,我體會到主管沒能在會議裡立馬「判決」,絕大多數不是因為他(她)無能,而是有口難言。倘若主管現場指出誰是誰非,被判錯誤的甲,肯定有千百個理由辯駁,其間一定會掃到其他人乙,乙肯定不甘示弱,抗爭到底,然後團隊鬧到不可收拾。劇情發展下去,萬一某人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爾後這些個部門要再合作,恐怕比登天還難,最傷的還是主管。

回到前述產品的案子,部門間怪來怪去,嘴裡咬著別人不夠好、不會賣、不努力、太慢等,都只是些形容詞,沒有誰真正犯下滔天大罪,再加上,同仁們都希望產品賣得好,公司賺大錢,事實上,大夥兒在內心深處是有共識的。

面對爭議,主管先不著急判斷對錯,事緩則圓,先讓當事人定心下來,跳脫抱怨,然後引領大家站在高端的角度,重新檢視整個流程,抽絲剝繭,一定可以模擬出:如果哪個部門的誰,在什麼時候,可以多做什麼事,或是可以換做什麼事,推估此案可以有更好的結果,漸漸形成大家的共識。我也碰過剛毅的同仁,死守自己部門,大庭廣眾之下,絕不容許他的部屬被任何人挑剔,對付這種人,要私下單獨與他談心,摸摸頭,給他台階下,通常都有轉圜餘地。雖然,主管一對一溝通,耗心力又耗時間,各個擊破後,就可達成向中看齊的共識,有助於下一次跨部門合作。

暫時「裝死」繼續觀察,真相慢慢就會浮現

關於人事案,用或不用恐怕都沒 100% 把握會有更好的結果,因為只能選走一條路,根本沒機會重新選擇,而且不走到最後,也很難判斷成敗。還有很多沒有標準答案的案子,如該不該花錢做行銷、品牌、形象?該花大錢還是小錢?該一次性大肆花費?還是慢慢醞釀?怎麼做,都有利弊得失,就算參酌市場企畫案例,做法也有千百種。因為無解,感覺像個「賭」字,走對了,主管英明有遠見,走錯了,事後諸葛就來了。

當主管看不清誰有功誰有過,不知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建議暫時「裝死」,一動不如一靜,至少先穩住現況,繼續觀察,慢慢微調,釐清不確定的關鍵點,讓真相漸漸浮出檯面,待時機成熟,答案自然呈現,而這答案可能就是來自於同仁們的共識,只有「事緩」,才有機會「圓」。

延伸閱讀:跟老闆說話,好像跟外星人溝通?電影《異星入境》教你的職場溝通術

既然是一個團隊,在沒有明顯過失的前提下,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團結力量大,經驗法則固然重要,但有時成敗,多少與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相關。

回到前述的重量級人事案,結局是,我們在整理離職主管辦公室文件時,才赫然發現這份被卡關的簽呈,早已無爭議地處理完畢,比對簽呈上載明的處理方式,兩者大相逕庭。多年後,我才領悟,「對不起,我誤會主管您的拖事卡關,也謝謝您,我學到您事緩則圓的大智慧。」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