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畢業,上初中的那個暑假,學校出了一個暑假作業,要我們每天寫一篇日記,整個暑假要寫 60 篇。我因為樂在考上學校,整個暑假玩到完全忘了要寫日記,直到最後幾天才想起,只好努力補寫,最後一天甚至不得不熬夜,才勉強寫完,這是我深刻趕工的痛苦經驗。
開始工作後,接到老闆的指令,要我去做某一件事,通常也會附帶一個交卷的時間,要我準時完工。遇到這種狀況,我通常也是努力去完成,但仍然拖到最後一天才完工,而且是勉強交差,老覺得如果有更多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開始檢討這種拖到最後一天才完工的工作法,似乎有改善的空間。我決定做一些改變;要求自己要提前 3 天完成,然後把最後 3 天變成我調整和改善的時間。
經過這樣的改變,我的工作不再是匆忙交差,最後還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檢討改進。我的工作品質變好了,也獲得了老闆的肯定。
提前完成只是第一步,我開始思考,有沒有方法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工作既然可以提前 3 天完成,那有沒有可能提早更多天完成呢?於是我嘗試提前 4 天,後來再改為提前 5 天,最後也都順利完成了。我得到一個結論: 工作時間是可以壓縮的,工作有一個最短的期限,經由不斷測試,可以得到最短的工作時間,這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
從此之後,當我接到任何任務,不論老闆給我多少時間,我都會用自己的標準,訂定一個我認為能完成的最短時間,並把它當作是完成工作的「死線」。我用最短的時間,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工作。
我設定的最短工作時間,有時候會太短,導致工作無法如期完成,但因為離原訂預計完成的時間還很久,所以就算延遲也無關緊要,我還是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及改善,把工作做到最好。
這就是我的最佳效率工作法,不論原訂的完成時間是多久,我都會設定一個最短的工作時間去完成工作,如果能順利完工,代表我設定的時間很精準,也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最短的工作時間,一定是提早完成,既可免於拖延到最後才勉強完成工作的窘境,又有足夠的剩餘時間,可以雕琢工作內容,提升工作品質。
提前完成與追逐最短的工作時間,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