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Walmart

零售業自建 App,電商也開起實體店!OMO 熱潮下,經營成功的關鍵為何?

王志仁
2024-03-0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年電商興起,實體零售業開始切入電商。無論以線上為主,還是線下為主的品牌或零售商,都開始推動 OMO(online merge offline,串聯品牌線上與線下的系統、數據等,讓消費者有流暢的全通路購物體驗),延伸接觸或服務消費者的時間,降低客人流失率,也能贏得更多潛在客戶。

然而,OMO 絕對不是實體零售架一個網站或 App 就算完成,也不是電商去開一家實體店就能搞定。

延伸閱讀:咖啡跨店取、友善食光不漏接,養出千萬會員!全家董座親揭 App 經營思維

OMO 數據應用的極致:「預測」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我認為經營 OMO 最重要的事是數據。數據是電商的專長,以我現在服務的美而快來說,旗下品牌 PAZZO 在擴張線下服務時,本來就擁有線上數據,這時候最重要的事就是掌握線下數據。

過去品牌已經先導入 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客戶資料平台)系統,在經營實體店舖時,也透過條碼等工具掌握客人資訊,把這些可以判斷身分、購買內容與頻率等數據,一併導入同個系統。

當加入線下數據後,就可以統合客人在線上與線下的行為數據,提醒客人回購。在情境設計中,除了從品牌端思考,也要從客人的角度思考,讓客人方便購物,才能提高轉換率。譬如一個客人住在桃園,雖然有線上購物,也有線下購物,但是當一段時間未回購,我們會優先發動回到線上購物的溝通,因為 PAZZO 目前沒有桃園的實體店點。

「自動化」是數據經營的重點,因為不同的消費情境與管道,相互交叉可能會產生 50 種消費者行為。想要觸發與客人的溝通,自動化非常重要,若由人工執行,這件事的代價會太高,就不值得投入;而且自動化才能實現即時溝通,這是人工做不到的。

從執行面來說,透過 CDP 設定不同情境、時間點,再利用各種溝通管道,如 EDM、LINE、簡訊、App 推播等,把不同訊息自動化推送給客人,達到促進消費的目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顧客 3 個月都沒有消費,但一直瀏覽某商品,或是把某商品放入購物車卻未結帳。在一段時間後,就可以觸發一系列溝通,提醒客人購買,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提供結帳優惠。

經營 OMO 的重點不光是要蒐集客人的行為數據,而是要能夠「打通」線上線下數據,才能得知同一個客人在實體與零售的行為。這部分實體業者或許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因為過去如果只是單純逛街,就不會有數據,就算有,數據也不一定完整。所以當實體零售業轉移到電商,幾乎都要重新蒐集數據。

數據應用的極致,在現階段我覺得就是預測,預測不光是指業績,更是透過數據描繪客人具體的圖像,進而預測客人是時候回來買衣服或是礦泉水。透過適當的管道與時間,提供正確、有吸引力的內容,讓客人心動並且購物。當成功機率愈大,就代表預測愈準確。

實體與電商提供差異化服務,帶動顧客更高的認同感

除了數據,產品與服務也是經營 OMO 的另一項重點。過去長期做電商的品牌,一旦進入線下,如果店面營造出來的質感與服務,能夠讓消費者覺得比以前透過線上認識你還好,就是加分,甚至還能進一步促進線上消費。

延伸閱讀:全聯、全家、寶雅都是客戶!91APP 如何成為零售業的數位轉型軍師?

以 PAZZO 為例,「PAZZO 門市」過去十幾年都是搜尋熱門字,代表客人期待品牌有實體門市。在開展實體門市後,我們發現他們回到線上購物的頻率提高將近 3 成,代表實體的服務帶動了客人更高的認同感。

不過,過去的實體業者,因為客人相對熟悉商品或服務,當提供線上的服務時,其實少了神祕感。若無法有所創新,線上線下的差異化就會減少,實體進入線上的效果就很難展現。譬如沃爾瑪(Walmart)從實體進入電商,不只提供店面取貨,疫情間還提供路邊取貨,讓它在 2020 年成為僅次於亞馬遜(Amazon)的美國第二大電商。

繼續閱讀 電子商務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