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業務銷售
feature picture
JHVEPhoto via shutterstock

為什麼路人對餐廳的評價,比朋友推薦更可信?社群新時代:「弱連結」更有影響力

王志仁
2024-05-20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從 2000 年到現在,台灣電商發展可以簡單分為 3 大類:平台電商、社群電商與娛樂電商,裡面包含了許多創新的銷售模式。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社群的力量。

過去是媒體單向發布訊息的時代,但數位社群的發展,讓每個用戶都能產生連結。以往,由你熟識的人推薦商品的「強連結」才能發揮決策影響力,如今卻是「弱連結」的力量更大。

一個你不認識的用戶給了餐廳一顆星的評價,可能就會改變你的決定;一個素人製作的短影音,也可能讓你做出購物決策,這樣的改變,殺死了許多舊模式,也創造了許多新機會。

這次想從台灣電商的發展談起,說明為什麼社群會是近幾年零售經營不可或缺的力量。

延伸閱讀:電商競爭激烈,如何抓緊舊客、帶來更多消費?專家:不濫用自動化行銷、分級給獎勵

流量高、黏著度高、免抽成,造就社群電商崛起

台灣的電商發展,如果從 2000 年 PChome 線上購物作為起點,2015 年前可說是大型平台為王的黃金時代,商品如果要透過網路銷售,幾乎都要透過它們,如 Yahoo 奇摩拍賣、momo 購物、露天拍賣、蝦皮等。

這些大型平台,又可以分為 B2C(business to consumer)、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俗稱的開店平台)、C2C(consumer to consumer)3 大類。經過戰國時代般的競爭下,目前只有 B2C 的 momo 購物、C2C 的蝦皮,還有正在搶占市場的酷澎(Coupang)能稱得上領導品牌。

2015 年後,因為臉書、YouTube、Instagram 的進軍,台灣新一波電商力量崛起,我稱之為社群電商。這些社群平台快速虜獲使用者,用戶數快速成長、使用時間持續拉長,創造了社群流量,進一步影響電商營運。

首先,初期社群電商平台的機制與演算法,讓網購經營不需要付出平台抽成,但缺點則是因為平台並非為網購設計,雖然可以展示商品內容,但購物、支付流程必須移到其他載體,在使用上產生許多不便。這讓 2015 年進入台灣的蝦皮有機可乘,因為免抽成及運費補貼,吸引許多社群上的網購,將成交流程搬到蝦皮。現在蝦皮的抽成也提高到 9.5%(成交手續費+金流手續費)。

另外,社群造就 KOL 的崛起,他們的影響力對商品銷售助益極大,也發展出新的電商模式,譬如業配、發文導購、直播購物等。這些新模式,有些導到官網完成交易,有些甚至不需要官網也可以完成結帳,就不太需要第一階段的大型網購平台。

社群連結打破直銷障礙,團購群組銷售方式更多元

最後一個元素,是社群帶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只讓 KOL 可以經營網購,一般素人可以透過社群經營網拍,才會有團購的新商模。

這幾年的團購取貨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過去人與人的銷售是直銷,讓許多人卻步;但現在的推薦型團購,反而讓更多人沒有這種心理障礙。這些社群連結,可以創造更精準的分眾,依照不同興趣、嗜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社團,達到過去做不到的精準行銷。

也因為有共同話題,社群連結可以更熱絡,不只團購,還發展出更多元的銷售模式,如競標。這些社團的隱密性,也是傳統平台型電商做不到的,它能讓商品類目更多元。這些營收聚集起來,我判斷是相當可觀,可惜目前沒有客觀的方式可以統計。

延伸閱讀:零售業自建 App,電商也開起實體店!OMO 熱潮下,經營成功的關鍵為何?

到了 2018 年,TikTok 帶起短影音風潮,衍生出的電商被稱之為「娛樂電商」,其他社群平台也紛紛推出短影音功能。這不是指銷售娛樂商品的電商,而是指透過娛樂性的短影音內容來銷售商品。譬如一個有趣的短影音,可以演繹出一個鍋子的厲害,那短短 30 秒鐘,就可以銷售出鍋子。

社群的影響力迫使國際精品奢侈品產業也不得不投入經營社群、電商,達到全產業都投入電商的新高度。不管身為製造商、品牌商還代理商,都要關注這股社群的力量,讓你的商品或服務,透過社群傳達到你的目標消費者,完成交易目的,才不會被一直在改變的數位浪潮淘汰。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