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Mimi Thian on Unsplash

自認只講事實,卻很難說服別人?小心 3 個「邏輯陷阱」讓你的言語失去分量

王介安
2024-05-15
王介安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們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雙方的意見一定是不同的。如果雙方意見一致,只是分享,不須溝通,也不會進入「溝通的過程」。

意見不同,各持己見,是現代人溝通的困境,從生活當中的家具擺設、打掃習慣、金錢認知到工作中的進度流程、操作模式、預算分配等,常會進入到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

延伸閱讀:為何部屬總是叫不動?微軟 CEO 推崇的「非暴力溝通」,善用 4 要素讓對方聽進你的話

一般而言,陷入溝通困境的時候,你的腦子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說的是真的呀!我講真實的事,為什麼他不能理解,竟然還不同意我!」在「真的很重要」這一個句子中或許表達了重要性,但「真的」這兩個字,是帶著心情的。

想成為有說服力的人,先避開邏輯陷阱

我們是不是看到一件事情的真實面,是不是對於事實有全面的理解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多數時間,我們都被觀點所引導,觀點就是在溝通當中的一個「邏輯陷阱」,因為你認為是「真的」。

你的觀點是否能夠改變別人的想法和你的訴說邏輯有直接的關係,而這樣的邏輯陷阱就是「太主觀的觀點」。
如果你說:「這是王介安老師的邏輯思維表達課程」,這是事實;
如果你說:「我很喜歡王介安老師的邏輯思維表達課程」,這是觀點。
如果這個觀點並沒有具備邏輯條件,無法說服別人,那只是你自己的觀點而已。

延伸閱讀:想要「講重點」該怎麼做?3 個溝通祕技,讓你開口專業又有力

留意 3 大邏輯陷阱,提升邏輯思維

如果要讓你的觀點(想法)能影響別人,必須加入邏輯的「因果關係」推論。原因能推演出結論,但是結論是否能讓人信賴或服氣? 說出來的「原因」成了值得分析的關鍵,而這個「原因」有三種方向會讓邏輯變得鬆散,分別是:

①以偏概全的原因
②錯誤認知的原因
③過度層次遞進的原因

邏輯陷阱1:以偏概全

舉個例子來說,你說「目前很多人的喜歡王介安的課」。別人聽起來,會說是真的嗎?你怎麼證明?
你:「因為很多人都很喜歡呀!」
別人:「哪些人很喜歡?」
你:「至少公司上過王介安的課的同仁都很喜歡。」

這樣的訴說「原因」,就是以偏概全。公司上過課的同仁都很喜歡,並不是很多人都很喜歡,這樣的邏輯倒錯問題經常讚我們和他人的對話中發生。

邏輯陷阱2:錯誤認知

再舉個例子:「老闆說他很喜歡王介安的課程。」這更只是別人的觀點而已!你把一個你認為權威者的觀點,當成你的認知。這是錯誤的認知。

更嚴重的是,網路上有太多的觀點,我們把它當金科玉律,比如:適度飲用紅酒可以預防血栓,研究顯示紅酒中的丹寧,可改善新血管內皮,也可提升高密度膽固醇、降低血小板凝血功能,因此能保護心血管。但真正的事實是:能讓心血管得到保護的丹寧,在葡萄中就有,喝葡萄汁就行,和酒精無關。相反地,馬偕醫院的研究發現,酒精對心血管功能還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對酒精不耐症的人更明顯。

邏輯陷阱3:層層遞進

另外,如果你能層層遞進地說明原因與結論的關係,多數情況下是有影響力的,然而有時太過層層遞進,反而會讓人覺得複雜而且誇張。比如:我很喜歡王介安老師的課,我跟同仁討論,多數同仁也很喜歡王老師的課,我有問過老闆,他也很喜歡王老師的課,我還在網路上搜尋,大家都很喜歡王老師的課。

這樣地層層遞進,或許能影響別人,但有時候你的積極反而讓人有壓迫感。我們會說這反而是「風險式的溝通」,適可而止的層層遞進反而是好事。

請別讓自己陷入觀點式的邏輯陷阱

以上就是「提升邏輯思維」時一定要先搞清楚的三個面向。以台灣的就業市場來看,許多大型公司徵才時,尤其是面談,他們會非常在意受試者的邏輯思考與邏輯表達能力,而這樣的能力養成之後,會在職場中的的影響力提升,也不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想要清楚、有邏輯的表達想法,提升說服力?可以到我最新上線的線上課程《王介安的職場贏家說話課》一覽更多有關溝通表達的心法與技法,我會將超過 20 年的口語研究,與多年來親自領導無數企業老闆、中高階經理人,到演藝名人等深厚經驗一次傳授給大家,收斂了 10000+ 實務案例,帶你掌握 50 個最關鍵的說話核心,讓你一開口就讓人信服、充滿影響力。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