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政府勞動部爆發長官霸凌部屬,一時之間,各級政府連環引爆類似事件,然而,這些霸凌只發生在公家機構,民間企業就沒有嗎?公務員有政府保障工作權,才有人敢於揭竿對抗,而私部門員工的生殺大權,完全被上級主管或公司老闆掌控,霸凌事件恐千百倍於公部門。
試想,當公司老闆一邊喊著「顧客第一.顧客至上」,一邊又(允許)職場霸凌事件的發生,豈不是很矛盾?因為,實際接觸消費者並執行服務的是員工而不是老闆。
學者瑪麗.比特納(Mary Bitner)在1995年提出「服務行銷金三角理論」,主張公司、顧客與員工三者,彼此相互影響。公司與顧客之間透過外部行銷(external marketing),設定顧客滿意的承諾;公司與員工之間透過內部行銷(internal marketing)履行承諾的能力與意願;員工與顧客之間透過互動行銷(interactive marketing)實踐滿意的承諾。意指,公司老闆天天高呼「顧客滿意」,但若員工不樂意執行服務,一切都是空談。
內部行銷關鍵就在於訓練員工的能力,激勵員工的意願。員工若遇職場霸凌,如何能轉換心情,尊重顧客並提供優質服務?因此,若要消費者(外部顧客)滿意,先要讓員工(內部顧客)滿意。
以尊重和尊嚴對待員工,員工才會這樣對待顧客
創立於1901年的美國諾頓(NORDSTROM)百貨公司,為全球服務業典範,1970年代初期該公司股票上市,提出了倒金字塔組織,主張公司發展始於人(員工及顧客)與文化。相較於傳統組織管理架構-最上層為決策者,中間層為管理者,最下層為基層人員,倒金字塔的管理架構正好相反。他們發現讓公司脫穎而出的關鍵是員工與顧客,因此,將權力與責任下放,當員工面對顧客時,可自行做出適當回應,不必向上呈報。
1981年詹.卡爾森(Jan Carlzon)擔任虧損多年的北歐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 SAS)總裁,推動顧客滿意度活動,短短一年就將公司轉虧為盈,其事蹟傳頌多年,甚至被譽為顧客滿意的「標竿」案例。當年卡爾森在SAS推動「顧客滿意文化」,也是先由公司內部變革做起,提出顛倒金字塔的組織管理結構。
美國沃爾瑪百貨(Walmart)創立於1962年,30年後在1992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連鎖品牌。成功祕訣關鍵之一在於員工(Walmart Way Principle 第四條),即「以尊重和尊嚴對待員工,信任員工,並協助其成長。」創辦人山姆.沃頓(Sam Walton)曾說:我們的同仁雖然都是平凡人,但只要鼓勵與誘因,就能發揮最大潛力,成就無限可能。
將每個對口單位視為內部顧客,才能達到公司、員工、顧客的三贏
多年前,我帶團參訪日本零售業,猶記得三越百貨公司(みつこし)東京地區店總經理簡報提及,他們對第一線員工的要求:不要看上級主管臉色,而是要看消費者臉色。而一般公司員工正好與上述要求的行為相反,這就是日本三越尊重員工,並受到顧客青睞的主要原因之一。
豐田汽車(Toyota)能成為全球汽車龍頭,其經營理念:「每個人、每個單位都有權利拒絕任何一個不良input,也都有責任提供更好output給下一個接手單位。」上一句係指,若人事部門招募新進人員,不符合用人單位要求,可拒絕接受;又如,採購單位購買的原物料,若不符合生產部門規格,可以拒收;而下一句則是,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發生,每個人、每個單位都要站在對方角度,提供更好的服務產出給下一個流程,下一個流程的接手單位就是內部顧客。由此引申,上級主管要下達正確的政策指示給下屬,部屬則要努力執行任務回報上司,彼此均為執行良性循環的內部顧客,自然呈現卓越績效。
近來,許多公司都提出「共好」的經營理念,此名詞雖有許多不同意涵,但最核心的應該如The NORDSTROM Way所提出:創造員工、顧客與老闆三贏。私人企業如此,由服務組織屬性來看,政府公部門亦何嘗不是要追求公務員、國人與政府的共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