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xFrame

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衡量風險?專家解析霸凌事件背後的 70/20/10 法則!

洪彣欣
2025-01-03
洪彣欣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期一起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件震驚社會,背後疑似長期遭到主管言語霸凌。勞動部內部調查報告指出,該主管雖有辱罵、咆哮部屬行為,但無法證明該員輕生與其主管有關,甚至認為該主管的管理行為是「立意良善」。此報告發表後引發各界譁然。

《鏡新聞》民調指出,民眾對於官員的回應及事後人事調動,高達 45.6% 民眾表示「不滿意」,原因在於主管的態度自始至終選擇迴避,也未自我反省,直到事情爆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工作場合,面對個性強硬且體恤較低的主管,部屬往往承受著嚴重的心理壓力。這些主管在上班時間內交辧任務態度強悍,對部屬施以言語霸凌及人身攻擊,造成不少人才流失。從這起事件可以看到,職場中「不認錯」的管理風格,是導致員工不滿和離職的一大原因。

延伸閱讀:65% 的職場霸凌來自主管!5 大跡象辨識自己是否不經意 PUA 別人

如何面對民怨或危機:不逃避、立刻面對,別讓情緒蔓延

筆者曾任職企業主管多年,深知主管面對錯誤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和格局。我在面對批評時先自我反省,因為我知道主管的態度,將會嚴重影響團隊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

事實上,一個擁有正確管理觀念的經理人,犯錯時應勇於承擔過錯,選擇不爭辯、直接道歉,這種做法不僅能迅速化解民怨和情緒,也顯示了該經理人的決策與風險衡量能力。根據管理才能評鑑(MAP,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台灣經理人在這方面的 PR 值僅 65%,反映出工作中決策與風險衡量能力普遍不足的現實。

做決策的正確觀念:善用 70%、20% 、10% 法則

到底該如何做對決策,才能成為一位有擔當的主管?關鍵在於,決策過程務必做出取跟捨的權衡,這種選擇往往伴隨著風險和代價。因此主管務必做好風險管理,無論決策大小,都應該保持取捨的心態。然而,一些主管由於不願意損害自己的面子,或是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因此用盡任何方法掩蓋過錯,還將事情歸因於員工情緒管理不佳。這是極其不智的做法。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主管會用 70% 的時間蒐集資訊,20% 時間徵求意見,最後用 10% 時間做出判斷。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做出更為明智的選擇,也顯示了一名主管願意承擔責任的態度。

延伸閱讀:6 成「職場老鳥」遇過年齡歧視!人才愈來愈難找,頂尖主管如何確保職場友善?

做決策的致命誤區:不取捨、不承擔風險、不敢擔當

在決策過程中,不做取捨(都想要)、不承擔風險及不敢擔當失敗是人性普遍的盲點。當主管堅持不認錯、不面對、不道歉,整件事情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更引起組織團隊運營安全。上述事件僅是台灣職場部分主管們的縮影。作為管理者,真正該做的正確決策是為自己的行為立刻道歉,並採取緊急處理措施。

職場主管百百種,但被部屬公認最受歡迎的好主管,都有共同的特色:他們支持團隊,有肩膀願意擔當責任,並在犯錯及時確切反省,一旦成功,這些主管不會忘記與團隊分享勝利的果實,這種共享成功的行為是建立和維護強大團隊精神的關鍵。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