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台灣超市冷凍櫃裡,你發現來自日本的大阪王將冷凍煎餃悄悄上架了嗎?日本有兩家名字裡都有「王將」兩字的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分別是「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這兩家「王將」到底是什麼關係?
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的關係,可能連一般的日本人也不是那麼清楚,不少日本顧客也常搞混,以為是同一家店。由於名稱極為相似,為了避免混淆,大阪王將在幾年前特別將原本招牌設計中大量使用的紅色淡化,因為餃子的王將 Logo 主色也是紅色,並加入黃色作為主色,藉此與餃子的王將的紅色做區隔。
大阪王將與餃子的王將系出同源,但規模、定位相去甚遠
其實,大阪王將創始人和餃子的王將創辦人是親戚關係,大阪王將創始人原本也在餃子的王將工作。1969 年,大阪王將創始人決定自立門戶,並沿用「王將」之名開設了大阪王將創始人。
然而,因為「王將」兩字的使用權引起爭議,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甚至為此對簿公堂。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同意各自使用「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的名稱繼續經營。因此兩家可說是系出同源,現在則成為競爭對手,各自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從規模上來看,餃子的王將規模明顯更大,營業額約日幣 1,014 億(約新台幣 211 億),旗下有 741 家店,且幾乎都是餃子專門店,能說是將餃子事業做到極致。大阪王將則由一家控股公司所擁有,旗下店鋪有 451 家,其中餃子專門店 340 家,營業額為日幣 214 億(約新台幣 44 億)。
大阪王將位居老二,卻走出自己的路!靠3競爭策略打造差異化定位
不論是營業額、店鋪數還是資本額,餃子的王將都擁有明顯優勢。大阪王將的營業額只有餃子的王將的五分之一,餃子專門店數量也只有對方一半左右,資本額更是餃子的王將的 2.5 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阪王將選擇和餃子的王將正面對決,會很辛苦。相反地,大阪王將選擇多通路策略,避開與餃子的王將正面衝突,減少競爭帶來的衝擊,擁有更高的經營自由度,更有利於自身發展。
以「食品製造」為主要定位!大阪王將冷凍水餃市占高達7成
一般來說,市場上的領頭羊往往能享受到「先進者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例如部分消費者可能因為餃子的王將是市場上銷量最多、店鋪數最多的品牌,而優先選擇到餃子的王將消費。
但換個角度來看,把大阪王將定位成「以餃子工廠為本業,跨足餐飲市場,並做到市占率第二」的話,情況就不同了。
大阪王將是以食品製造商為核心出發的公司,餐飲只是核心事業的一部分。因此在策略規劃上,大阪王將是以工廠製造的角度來思考整體事業發展。除了經營餐廳之外,大阪王將的主要營業額和獲利來源都是食品事業,也就是將冷凍產品銷售到超市等零售通路。
大阪王將的冷凍食品在日本零售市場的市占率相當驚人。冷凍水餃方面以 7 成市占率遙遙領先競爭對手,冷凍煎餃也僅次於世界級食品製造商味之素(Ajinomoto)。這樣的策略,讓大阪王將成功避開了與餃子的王將正面競爭,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加盟比例高達 87%,背靠強大食品生產製造實力、彌補資金不足劣勢
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最大差異就在於經營模式。餃子的王將 731 家店中,直營店為 545 家,加盟店 186 家,加盟比例 25%;大阪王將的 340 家店中,直營店僅 42 家,加盟店則高達 298 家,加盟比例高達 87%。
由於大阪王將的定位是食品製造商,因此會優先將資源投入到核心事業:冷凍食品的生產製造。例如,2024 年大阪王將宣布將投資日幣 60~70 億興建一座年產能 2 萬噸的冷凍餃子工廠。他們認為透過強化工廠設備,能提升產品品質、穩定供貨,並壓低價格,將競爭力最大化,對整體事業發展最有利。
當然,餐飲店鋪對大阪王將來說也很重要,只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將資源優先分配給工廠和產品開發,所以用於開設直營店的資金就會受到限制。相對地,由於大阪王將工廠的產品競爭力強大,因此能吸引許多看重產品品質穩定性的業者加盟。這些加盟店的加入,正好能彌補大阪王將在店鋪拓展方面的資金不足。
利用強大的工廠和產品能力來擴展加盟店,確實是與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抗衡的一種可執行策略。
成功插旗海外,站穩 6 國、20 家店鋪!從「冷凍櫃」打回實體店鋪戰場
海外市場方面,餃子的王將曾在 2005 年進軍中國市場,巔峰時期店鋪數量達到 6 家,但 2014 年因持續虧損上億日幣,最終退出中國市場。目前餃子的王將在海外,僅剩下台灣的 2 家店鋪。
相較之下,大阪王將在海外市場的投入程度遠遠超過餃子的王將目前,大阪王將在全球 6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20 家店鋪。
一般來說,日本餐飲企業在海外拓展時,通常會選擇集中火力在特定市場,例如美國、中國或東南亞等地,先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穩定營收,再逐步擴展到其他地區。然而,大阪王將的海外布局卻「遍地開花」,平均每個國家或地區不到 4 家店,將戰線拉長。
2023 年 10 月,大阪王將宣布將在台灣超市通路銷售冷凍水餃。台灣人經常到日本觀光,因此對大阪王將並不陌生,加上大阪王將在台灣熱門地區也設有實體店鋪,即使沒去過日本,消費者也可能對品牌有所耳聞。
在品牌知名度已經建立起的情況下,大阪王將選擇進軍台灣冷凍食品市場,可說是水到渠成。由此推測,大阪王將的海外拓展策略,很可能與日本市場相同,都是以食品製造為核心,將冷凍產品銷售到零售通路。
大阪王將先在海外開設少量店鋪,一方面能建立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收集市場訊息,了解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作為日後推出冷凍產品的參考。這種「以店鋪帶動冷凍食品銷售」的海外拓展模式,不僅與餃子的王將截然不同,在日本餐飲業者中也相當少見。
雖然在實體店的規模上,大阪王將位居第二,但透過差異化策略,在冷凍食品市場取得領先地位,並運用這種優勢,帶動其他通路的發展,做法確實值得借鏡。
大阪王將能否複製在日本市場的成功經驗,在台灣冷凍食品市場也取得一定占有率?你怎麼看?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