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的AI當紅炸子雞 DeepSeek,大氣「開源 (Open-Source)」讓AI技術透明,所有開發者(包括競爭者),都可免費使用它的原始碼,甚至拿去改造、組裝、融入到自己開發的程式裡,用較低的成本投入 AI,DeepSeek 堪稱AI科技革命家。
我想起 20 多歲時,曾自學整理多國會計制度的差異,某天,一個專業刊物邀稿,我就把研究成果,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還配上化繁為簡的表格。不料,當老闆看到刊物時,把我臭罵一頓,「妳怎麼笨到把賺錢的知識免費大放送!」當時的我,對於指責,半信半疑,之後也還一樣「笨」,知無不言。
坦誠交流、彼此學習,往往能找到解方
與我較投緣的同業夥伴,三不五時會匯整一些問題,有時隻身,有時帶著他的團隊,與我約個較長時段的聚會,我們交叉討論如何面對困境,更甚至於還有番外篇,他們執行過程中衍生的爭議,也求助於我,我好似做媒人包生子、好人做到底,每每收到他們的感謝,我滿心歡喜。
企業裡的困境,確實複雜,有歷史的包袱,動輒得咎,方方面面要顧到,為了不要繼續在困境裡糾結,建議啟動專案,透過來自相關部門的成員,提出各自考量因素,坦誠分享判斷背後的邏輯,彼此學習,相互包容,引導每個成員站在最高角度,「向上看齊」,才有機會共同研擬出解決方案。
記得當時某後勤主管來求救,他們正在導入新的ERP系統,而這是霸道 CEO 的朋友大力推薦的,導了一年多,付了不少錢,但卻收到系統公司發出正式的書函,警示此系統可能導入失敗,後勤主管不知所措,我安慰她「穩住」,我透過種子團隊理解新系統和舊系統間的差異,逐一釐清卡關到底是系統?還是人?的問題,整理原因後,大夥兒的共識是,「此套裝軟體的系統,根本沒法支應這公司的特殊需求」,其實大家心中都承認「當時因為盲從,所以根本沒有人認真評估此系統是否適任」,接著,後勤主管處理解約事宜,霸道 CEO 只能默許。
我們的判斷或方案,是集結經驗暨分析後,才研擬產出的,如同詢問 OpenAI 的 ChatGPT,它也是經過一連串的邏輯思考,才告訴我們答案。差別是,我們願意將判斷及方案的過程,分享給別人,讓別人去複製、改造、組裝而產出新的洞見,類似於 DeepSeek 的大氣開源,而 OpenAI 卻是一個封閉式的大宅門,它的思考過程彷彿是黑箱作業。
分享經驗提拔後輩,不用怕別人學
如果說 OpenAI 自私,似乎不公平,畢竟它是營利事業,不僅要活下去,還要追逐利潤。所以,還是要有點兒公益家、革命家的奉獻性格,方能成就大氣開源,回到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如果有能力,大氣開源來引導人才輩出,促進產業優化,成就共好,算是功德一件。
活在職場裡,我算是有問必答型的,同仁或同業通常都能從我這兒得到能夠具體落地執行的答案。提拔或教育部屬時,我的信念是,當你懷疑你下的判斷可能不正確或不完美時,可以私底下先來找我,讓我理解前因後果後給出判斷,同時分享判斷背後的見解,我也會提供從我的角度聽到、看到、想到的事實或數據,讓後輩聽完消化後,產出最終的判斷。如果他最終採納了我的判斷,我也不會告訴別人是我教的,我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通常劇情的發展是,另一個部門或管理層的同仁或主管拿著他的判斷來找我會簽,眼睛掃描一下,我便回覆「同意,無其他補充意見」。當這樣的場景上演多次,他不升官也難。
肚子裡的知識,被別人學光光,傻嗎?至少現在的我,不覺得傻,因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其實你能夠分享出去的知識,只是你肚子裡的一小部分,換個角度,就算耗費一些心力,大氣開源,如果可以促成共好的事發生,何樂不為。
日前,看到當時罵我的老闆出現在媒體上,他現在投身公益,協助新創,作為年輕小伙子們的創業導師,倘若現在的他回到過去,他一定會表揚我開源分享專業知識給刊物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