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本福岡自由行5日遊,為避開年假出境熱潮,安排2月6日出發。在福岡地下街與傳統商店街閒逛吃喝,到處聽到國台語交談,見證國人蜂擁赴日旅遊盛況。
日本觀光廳公布2024年外國旅客創新高,消費突破8兆日圓(約1.7兆元台幣),台灣旅客消費較2023年暴增53.4%,衝破1兆日圓(約2200億元台幣),僅次於中國。相較之下,我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去年出國旅客1685萬人次,來台旅客786萬人次,觀光逆差約900萬人次,旅館業營收下滑至60.4億元,年減10.7%,與疫情前相比,衰退11.5%。為何國人熱衷國外旅遊?
台灣338個老街商圈,差異化的有幾個?
觀光署統計,2024年全台10大觀光遊憩區,榜首為彰化「鹿港老街」,吸引1730萬人次觀光,前10名之中,除了第4名台北101、第7名松山文創園區、第8名林口三井Outlet之外,其他皆為傳統老街,其中,2023年排名第1的一中商圈,2024年落在第10名,造訪人次減少102萬,顯示傳統商圈雖仍有吸引力,但熱度下降。
台灣338個老街商圈,以夜市小吃及傳統老街聞名於世,NVIDI執行長黃仁勳每次返台都抽空造訪,如今對國人與觀光客吸引力卻每況愈下。我歸納出幾個原因:
1.同質性太高。 當由北到南的老街,到處都有萬巒豬腳、深坑臭豆腐、大溪豆干、彰化肉丸、滷肉飯、蚵仔煎、炒米粉、豬血湯...,消費者已失去再到各地老街探索嘗鮮的動機。
2.環境體驗不佳。 老街商店各自獨立經營,逛街動線不流暢、缺乏休憩區或綠化設計、用餐環境凌亂且無法維持清潔,即使小吃攤有特色,盛裝食物器皿卻多為紙盤、塑膠盤、鐵盤、免洗筷或塑膠湯匙,大幅降低用餐食欲與美感。
3.管理鬆散。 商圈雖有管理委員會,唯大多組織結構鬆散,對店鋪沒有約束力,公權力不彰,活動整合困難,整體形象不一致。
4.創新動能不足。 老街店家經營者老化,年輕後代不願接棒,沒有創新動力與能力,對老顧客而言,千篇一律,失去新鮮感。又因服務科技運用不足,如電子支付、數位行銷等,無法吸引年輕族群。
5.商品、服務與價格的CP值不高。 日前美國友人返台,告知在國外看到臺灣「夜市王」影集,興起到夜市品嘗小吃的欲望,但實際體驗後,不如預期。ˉ
由商圈組織凝聚共識,規畫結合地方特色的創新體驗
1.強化商圈組織運作機制。 傳統商店街雖是無計畫的商業聚集地,但可參考日本商店街委員會做法,凝聚共識與強化執行力,主導規畫與地方文化搭配的業種業態組合,建立差異化特色。
2.透過數位化管理,建立老街商圈會員制。 筆者曾帶團參訪日本,猶記有一家傳統商店街,結合160多家店鋪,共同舉辦積分點活動,消費者在任何商店購物,都可累積點數在其他店家折抵優惠,每年還可參加出國旅遊抽獎活動,不但吸引鄰近消費者,較遠的遊客還會包遊覽車來體驗。
3.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創新體驗。 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每年吸引千萬人次遊客,市場內幾家魚攤與蔬果攤各自販賣不同商品,最著名的是入口處第一家魚攤,每天表演飛魚秀(拋接顧客購買的魚★楷小★),市場旁就是Starbucks創始店,平均等候一小時才能入店買咖啡,收銀員也模仿飛魚秀表演,將顧客點餐的空塑膠杯,拋丟給做飲料的員工。
4.鼓勵產學合作。 台灣許多大學設有創新育成中心,以往多聚焦協助製造業,或可鼓勵與周邊老街商圈產學合作,研發新產品、開發創新營運模式、美化維護環境清潔...,以老街店鋪為實驗場域,運用年輕人創意注入新生命力。
5.逆思考行銷。 新加坡國土雖小,卻是觀光大國。多年前,該國觀光局在旅客入境時,提供一份名為「誤入歧途」的旅遊手冊,登錄收費不實在(但並不違法)的商店,提醒遊客留意。一方面讓不肖業者無所遁形,一方面讓觀光客更信任其提供的各種資訊。
除了振興傳統商圈老街,同時也可運用類似「夜市王」正面行銷,以及新加坡「誤入歧途」的負面行銷手法,以吸引國人與外國觀光客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