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cc by tr

關稅戰沒說的事:台灣服務貿易逆差近3000億元, 何時能培養出服務業的護國神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美國總統川普為減少貿易逆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徵收「對等關稅」,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大動盪、各國貨物港口幾乎停擺、股市更是巨幅波動。然而,美國只提到「貨品貿易」逆差,卻未提及他們在全球取得的「服務貿易」順差271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6720億元),公平嗎?

台灣貨品貿易雖順差,但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成長!

依據WTO的統計:2023年美國同時是全球服務業輸出與輸入的第一名國家,輸出金額9940億美元(約新台幣31兆8080億元),輸入金額7230億美元,即產生前述服務貿易順差(比起2022年,順差增加240億美元)。
台灣在2024年服務貿易輸出排名全球第29名,金額540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3.8%),輸入金額630億美元(較前一年大幅成長61.5%),服務貿易逆差為90億美元(約新台幣2880億元),這是我政府與業者亟需重視的課題。

延伸閱讀:韓國「橋村炸雞」來了!跨國品牌如何搶進台灣市場?創辦人親揭 3 大優勢策略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服務貿易有4種模式包括:1.跨境提供服務;2.國外消費;3.商業據點呈現;4.自然人呈現。
其中,「商業據點呈現」係指連鎖品牌在國外開店或品牌授權。連鎖品牌進入台灣有3種模式,包括百分之百完全投資,如Costco、KFC...;與在地業者合資(依雙方約定股權比例)並將品牌委託授權,如FamilyMart、新光三越百貨、MOS...;以及將品牌委託授權代理者經營,如Carrefour、7-Eleven、McDonald's、Starbucks、遠東SOGO、IKEA、Domino's Pizza、Pizza Hut、SUBWAY...。
連鎖品牌若採投資或合資方式,其營收獲利回收依股權分配,若有品牌授權,則收取加盟一次性簽約金與權利金(多以營業額比例抽取)。

體驗一致但不易模仿的品牌,才能登上國際舞台

換句話說,連鎖品牌前進海外,能幫助台灣增加服務貿易順差。然而,近年來的發展卻令人憂心。台灣在中國大陸曾經叱吒風雲的連鎖品牌,如燦坤3C、達芙妮、麗嬰房、展圓國際、大潤發、八方雲集、瓦城、雅茗-KY、山東統一銀座超市...等,不是鎩羽而歸就是瘦身求生縮小版圖。
再說模範生鼎泰豐,2024年在紐約百老匯大道開出超過700坪全球最大分店,造成極大轟動,國人譽為餐飲業台積電。雖然鼎泰豐已在十多個國家開了近200店,但關起門來檢討,其連鎖經營水準與國際知名品牌仍差一大截。只要到過美國加州與西雅圖的鼎泰豐分店體驗,就會很失望,因預期服務與實際體驗落差甚大。消費者在全球43000多家麥當勞都能吃到品質一致的漢堡與薯條;2008年金融海嘯,Starbucks宣布全美超過7000家門市停業3.5小時,就只為了找回初心,要求店內所有員工都要練習煮出一杯口味一致的咖啡,這就是連鎖經營的精髓。

延伸閱讀: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彝辭世!品牌長紅 60 年、成功插旗海外,董事長:祕訣其實很簡單

回想1985年統一集團拿到KFC委託授權,在台灣開設肯德基炸雞連鎖店,經營10年後因授權條件談不攏,結束合作,統一集團將當時近50家KFC店面改名21世紀風味炸雞店,在原址繼續賣炸雞,服務人員也是原班人馬,但消費者不領情,迄今21風味館僅剩十多家店;反觀KFC在台灣重啟爐灶,授權英商怡和集團,由零開始,迄今已布建近200店。顯示連鎖品牌一旦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形象與信任感,很難被取代。
台灣消費市場小,連鎖品牌走向國際化是必然趨勢,但如何才能成功登上國際舞台?我認為,首先,業者要在國內練好基本功,發掘創新的商機,打磨營運模式;其次,建立品質「容易複製」卻「不易模仿」的進入障礙;第三,在不同商圈優先發展直營店,發揮模範店、實驗店、訓練店、天線店(蒐集市場動態情報)的角色,等營運較成熟再授權拓展加盟;第四,招募培育優秀團隊人才,並進入資本市場籌措資金;第五,選擇合適的國家,適地化調整營運模式。
台灣一直以科技島自豪,台積電被譽為護國神山,或許在此次,在川普要求高科技業者到美國設廠與提高進口關稅的壓力下,我們更應該思考台灣是否能培植出服務業的護國神山?

繼續閱讀 品牌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