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普遍要求人們努力、不可鬆懈,要找到個人優勢精益求精、同時還要持續補強弱項,在這樣的風氣下,自我要求高、害怕自己不夠好就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想放鬆也做不來,因為這些習慣是從小到大養成的,要戒掉很不容易。
以往跟著快速變化的環境,天天暴衝、找機會點或缺失,日子過得看似充實,實則瞎忙,停下來甚至會有焦慮感。進入第二人生之後,我刻意練習定時「肯定自己」的習慣,才慢慢平衡腳步,將更多的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
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習慣追求卓越、冒牌者症候群或過度謙虛的人,可以學我這樣做:可以每天花十分鐘,想一件事來肯定自己,大事、小事都沒有關係,持續筆記下來,之後回顧時會看到自己的進步,或是想起自己在過程中很多的不容易。
人是健忘的,沒有靠筆記,真的容易忘記過往的努力與成果。在寫這份筆記時,我會這樣做:
1. 溫柔的對自己問話
我的方法是像跟好朋友或家人說話一樣,語氣柔和自然,心態也會柔和許多,問自己今天有什麼值得自我肯定的事?有什麼地方做得不錯?過程中有什麼辛苦的地方?再逐字紀錄下來,透過文字讓自己再次回顧,這些努力與成果不是突然好運降臨,而是自己也有一些努力值得嘉許。
這份筆記可以常常打開來看,也可以時時修正或是重新整理成篇,這對於自我療癒與自我打氣非常有用,多看幾次就可以長出力量。推薦大家今天就可以試看看。
2. 可以是具體事證,也可以是個人主觀感受
肯定自己的內容,可以有具體事證和成績,但只是你的主觀意見也沒關係。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是自己要看的,愈真誠愈好,不用裝,反正別人看不到,也不需要證明什麼,你對自己的了解是最為真實的。
例如:今天在朋友聚會分享經驗時,覺得自己的發言很有架構,比以前的發散意見好多了,這就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受,但其實自己最了解自己,你覺得有進步、值得肯定自己就可以記錄下來。
不是那種需要外界客觀認定的事實才能寫,例如:滿意度調查滿分是5分,而你獲得4.8分。這當然也可以寫,但自己覺得表現好,這樣的感受也同等重要。
3. 肯定完要有實質的獎勵
可以將自己的願望清單寫成獎勵,不一定要馬上做,只是先寫下來。像我就想裝浴缸、享受乾淨舒服的環境、好好吃飯、健康生活、無匱乏感的善用金錢……等等。
社會和外界有很多獎勵機制,但認定標準與獎勵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你替自己設定的獎勵機制卻是真實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我做完一堂線上課程、出完第二本書後,規畫了全家出國旅行,還把家裡整修一下、裝上個人的小浴缸,這些獎勵就是我持續肯定自己的方式。誰說我們的獎勵一定要由別人給?既然肯定可以自己給,那獎勵的設計當然也可以啊。
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學著欣賞自己、減少苛刻自己。當你寫筆記給自己時,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光是這點就很有價值了
世界好吵雜、社會的比較與評價好多,如果要追逐別人的肯定,可以努力的地方太多了,追都追不完,但唯有你可以決定要放多少時間、注意力來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