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遇到了前同事 Peter,我對這位財務部門的夥伴印象深刻,不僅與人為善,也有著出色的專業能力與工作態度,不論是主管或是同事,都對 Peter 有很好的評價。我也記得 Peter 常不吝於和同事們分享理財經驗,大家都說他是位投資高手。
聊了一下才發現,Peter 在幾年前已離開了前公司,我想沒能留下這位人才,他的主管應該也覺得很可惜吧。
「其實薪水與分紅真的很豐厚,而主管也計畫再給我加薪,並提出更好的升職機會,但我還是希望多陪陪小孩,最後還是婉拒主管了。」Peter 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努力工作然後爭取升遷、獲得高薪,可以拿到更多資源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好奇地問。
Peter 告訴我,當時獲得的薪資報酬,的確可以讓他買車買房,還能讓年幼的小孩上著名的私立學校。可是他後來發現,自己投入工作的時間愈來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卻愈來愈少。
「你知道嗎?有天孩子問我能不能早點下班陪他畫畫,我卻無法給他肯定的回答,那天我一直有種莫名的愧疚感。」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資是什麼?
Peter 意識到,努力工作不只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也該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支持,如果自己的時間與專注力都被工作吞噬了,那這份努力就失去了意義。
「後來想想,孩子不會永遠需要我,在當下替自己與家人,留下值得留念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投資!」Peter 給了我一個肯定的微笑。
Peter 的話,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把太多時間投入在工作與績效中,卻忽略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投資標的——我的家庭、我的孩子,以及我自己的生活體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提到,我們習慣把時間投入在可以快速獲得回饋的事物上,例如工作成果所換來的加薪、晉升,但卻常常忽略對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果的事物,比如家庭關係、身體健康等。然而,衡量人生成功的標準,不該只有事業的高度,還有你能否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投入足夠的時間與心力。
而 Peter 提到的「值得留念的經驗」讓我想到《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一書作者比爾.柏金斯 (Bill Perkins)所提出的 「記憶股息」(memory dividends) 的概念。
柏金斯認為,當我們花錢與時間去創造體驗,例如旅行、學習新事物、與家人共享時光,這些體驗會化為記憶。日後回憶起這些經驗所獲得的快樂,就是記憶股息,而如同投資股票獲得的股息一樣,這些記憶在未來會不斷「配息」。
對專業工作者而言,透過高壓工作換來經濟自由,在某些人生階段是必要的選擇,因為需要背負家庭責任,為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醫療、甚至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打下穩固基礎。
只是,人生的報酬率,應該不是只有財務上的累積。每個人的職涯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同的優先順序。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清楚自己在為什麼而努力?是否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渴望,做出對得起內心的選擇?
希望我們都能懂得選擇一種更有意識、更有溫度的人生策略,伺機投資珍貴的「記憶股息」,每當回想起來時,都能再次感受到當時的幸福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