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AI 大軍來襲、全球掀裁員潮!給台灣產業帶來了什麼警訊?

郭憲誌
2025-04-25
郭憲誌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Open AI 不斷推出更強大的版本,加上中國的 AI 新星 DeepSeek 的崛起,讓人們對於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的擔憂再度升高。自 2025 年第一季開始,全球科技產業掀起了一波裁員潮,微軟、Google、Meta、HP 等科技巨頭紛紛縮減人力成本,連星巴克和匯豐銀行等消費與金融巨擘也悄悄開始裁員。

全球企業的裁員浪潮背後,是因應 AI 發展的資源重分配,國內如何應對產業變革,確保經濟與就業穩定,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尤其作為台灣經濟主體與核心引擎的服務業與製造業,都必須積極轉型,以降低衝擊並抓住新機遇。我想提出兩大變革方針給國內業者參考:

延伸閱讀:職稱不再重要了!AI 時代下「大校準潮」強襲,這一種人小心被淘汰

方針一:服務升級

台灣的服務業占總就業人口與 GDP 的 60%,是國內經濟的支柱。然而,AI 技術的發展將對服務產業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客服、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許多工作將被自動化系統或智慧助理取代。面對此一挑戰,台灣的服務業應從以下幾個方向升級:

1.用人機協作提升效率

服務業應積極導入新科技,提升營運效率與客戶體驗。例如,銀行可以運用 AI 打造智慧客服、個人化金融顧問,以減少人工客服的負擔,提高服務品質。而零售業者可透過AI分析消費者行為,提供更精準的商品推薦與行銷策略。

2. 人類專注於高附加價值業務

儘管 AI 能夠自動處理許多基礎工作,但仍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同理心。企業應善用科技輔助決策,將人力資源集中於高附加價值的業務。例如,醫療機構可透過 AI 進行初步診斷與健康管理,讓醫護人員專注於更複雜的病患照護。

3. 推動再培訓計畫,提升員工數位能力

企業應積極推動員工在職培訓計畫,幫助勞工提升數位技能,例如學習數據分析、AI 應用開發等,使其能夠適應新工作模式,避免因技術變革而遭到淘汰。

延伸閱讀:麥肯錫:企業導入 AI,最常用在這些業務!4 張圖解讀 AI 部署趨勢

方針二:製造轉型

台灣的製造業長期以代工與外銷為主,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技術的變革,產業必須加速升級,提升競爭力。以下幾點為給製造業的轉型建議:

1. 從「自動化」到「智慧化」

導入 AI 驅動的智慧製造技術,透過物聯網(IoT)、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AI 可用於即時監控生產線,預測機械故障,減少停機時間,提升產品良率。

2. 品牌化

除了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例如精密機械、生技醫療設備、半導體等,也應積極打造自有品牌,避免受制於價格競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3. AI 驅動的供應鏈管理

製造業應善用 AI 進行供應鏈優化,例如預測市場需求、智慧調配原物料、減少庫存壓力。透過數據分析,企業可以更準確地掌握市場趨勢,提高生產與物流的靈活性。

4. 結合 AI 與綠色製造

AI 技術可用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環保技術,例如運用AI監測工廠碳排放、優化能源使用,達到永續發展目標。這不僅符合全球減碳趨勢,也能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籲政府加強投資 AI 基礎建設與人才培育

為了讓台灣的產業加速順利轉型,政府應更積極與企業共同合作。首先,應加強對 AI 技術的投資,鼓勵企業研發創新,並提供補助資金,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此外,應發展全國性的 AI 基礎建設,例如建立大型計算資源中心,支援企業開發與應用 AI 技術。

在人才方面,教育體系應增加 AI、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相關學科,確保台灣未來勞動力能夠適應技術變革。同時,主動支持企業為員工提供再培訓計畫,例如,可與大學或線上教育平台合作,開設AI與數據科學相關課程,讓員工能夠持續學習與進步。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