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職場上、工作中,常常被客戶、同事、老闆惹得很毛,被那些非工作的內容打敗,所以網路上才會有梗圖說:工作上被讓你很累的通常,都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那些人。
我之前讀到榮格心理學很喜歡,尤其是談及每個人的陰影的部分。當時就在思考,如果想多花一點時間在工作本身、發揮專業,那就應該在工作上多一點刻意的練習,觀察他人的情緒、陰影,就能避開一些沒必要的情緒勞動,日子應該會輕鬆許多。
會讓一個人反應過度的事物,可能就是「陰影」
榮格心理學指的「陰影」是什麼呢?榮格心理學強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陰影與黑暗面,而我們對很多中性的事物有反應,其實都是內在的投射。
我在個人的工作經驗發現,服務客戶或是談合作的時候,其實很容易辨識到這些反應。當你發現對方提過不只一次的事情,請一定要筆記下來,或是合約中有特別規範的事情,抑或是你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方提起時的情緒反應很大的事情,有可能就是他的陰影處。
哪些事件容易造成陰影?當我們辨識出對方的陰影處時,又該怎麼應對?
舉例來說,我曾經遇過一個客戶,辛苦經營的產品或服務被競爭者整碗端走,導致他後來在產品或服務的內容上非常謹慎,不願意透露太多,即使已經簽了行銷推廣合約與保密條款,他仍然不放心。
而知情的我,自然不會去碰觸他的陰影處,也不會刻意催他,讓他直到行銷活動要上架的前一周,才突然給出一大堆資訊,因為要他給出新品或新服務內容是一種風險,那我也只能慢慢地等,大不了就延後活動。甚至為了他,我還要把產品上市前幾天其他工作排開,專心處理他這一件,這都是對於客戶陰影處的理解與體貼,後來合作也很愉快。
還有一個例子是,一個老闆曾經被信任的團隊創始成員背叛,或稱理念不合,帶走整個團隊。
和這樣的客戶協作時,給對方安心感遠比我們的專業還重要,要先有信任才能合作。我當時就先與他指定的窗口合作,但固定會把每周、每月的會議內容與進度同步給這位老闆,讓他也能掌握狀況,而在過程中,窗口的專業有哪些具體表現與成績,我也會同步給老闆,增加一點點老闆對於底下員工的信任度,這都是讓有陰影的老闆安心的方式。
一旦發現對方的痛處,就避免再撕裂它
人生的重大事件或創傷,都有可能變成長期困住一個人的小地雷,當事人或許至今都還沒處理這些傷痛,只是將它放在心裡,而這些壓抑的情緒隨時都還會因為小地雷被踩而情緒反撲、反應過大,甚至把對方當成拒絕往來戶。
我自己有遇過合約要另行簽署保密條款,還有供應商要簽署不得送禮超過多少金額的條款,這些合約都暗示著,合作中要特別注意什麼事,甚至很多都有前例。
我的建議是:每一次與人合作時,盡可能快速辨識對方這些眉眉角角,筆記下來,言談與合作過程中力求讓對方放心,能不要引起誤會就盡量避免,以免對方情緒大爆發的時候,我們還覺得對方小題大作,後續還要花費時間重建信任,或是明明是好的合作機會,卻因為錯失一些小細節而不歡而散。
誰的人生沒經歷過創傷呢?在江湖行走,大家都是傷痕累累。所以可以的話,當你發現對方的昔日傷痛,請留意連邊邊都不要碰到,替他小心呵護傷痕,雖然我們沒辦法幫他敷藥,但至少不要再撕裂它,這樣會讓彼此的合作順利的多。
多一分細節、多一分體貼,職場合作可以發揮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