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外送市場逐漸趨於飽和之際,美國外送平台龍頭 DoorDash 近期接連宣布兩項重大投資:先是投資 39 億美元入股英國外送平台 Deliveroo、並斥資 12 億美元收購餐飲科技公司 SevenRooms,此舉揭示其「後外送時代」的宏大布局:從交易導向的第三方配送平台,邁向以「顧客關係經營」為核心的全通路本地商務生態系。
入股 Deliveroo:避開正面衝突,打通歐洲版圖
第一個令人矚目的布局,是入股 Deliveroo。這筆交易不僅讓 DoorDash 成為 Deliveroo 的策略股東,更象徵其開啟歐洲市場的「第二通道」。
不同於 Deliveroo 與 Uber Eats 在美國本土的激烈競爭,DoorDash 在歐洲採取合作而非對抗的策略。透過 Deliveroo 的地面資源,推動 DoorDash Drive 的白牌配送服務,協助商家建構自有官網訂單與物流系統,未來甚至可能與 SevenRooms 打包,提供從訂位到配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成為餐飲業的「Shopify」。
從抓訂單到抓顧客:SevenRooms 併購案的戰略意義
SevenRooms 是一家以訂位、CRM(顧客關係管理)、會員行銷與回訪追蹤等功能見長的 B2B SaaS 公司,服務遍及全球 1.3 萬家高端餐廳與酒店,包括萬豪(Marriott)、永利(Wynn)與多間米其林餐廳,DoorDash 透過本次收購,正式插旗餐廳內部營運工具市場,不再只處理「最後一哩路」,而是全面打通「第一哩到最後一哩」的顧客旅程管理。
對 DoorDash 而言,這不僅是業務線的擴充,更是品牌定位的再定義:從餐飲配送平台進化為數位營運基礎設施供應商,幫助商家建構自有流量、提升顧客黏著度,最終擺脫對第三方導流的高度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SevenRooms 將在 DoorDash 旗下維持獨立營運,並繼續支援現有的開放式合作夥伴架構,這不僅消除了現有客戶的整合疑慮,也展現 DoorDash 不追求「平台壟斷」,而是扮演好服務供應商角色的柔性戰略。
DoorDash 3 大轉型關鍵字:整合、擴張、數據升級
DoorDash 的連串併購動作,凸顯其戰略轉型的三大主軸:
- 內部系統整合:從前台(外送)延伸到後台(CRM、訂位、行銷),建立一站式商家操作平台。
- 外部市場擴張:藉 Deliveroo 鞏固歐洲布局,複製北美成功模式至海外。
- 數據經營升級:由交易資料進化至顧客全旅程洞察,取得顧客經營的主導權。
儘管市場初期反應保守(公告當日 DoorDash 股價一度下跌),但此一轉型策略,無疑為其擺脫「低利潤、價格戰」困局、邁向高附加價值的企業服務,鋪平道路。
兩起收購案給台灣餐飲科技業的啟示
Deliveroo 和 SevenRooms 的收購案,也為台灣的餐飲科技業者帶來了一些啟發:
1. 從餐廳的「工具提供者」轉為「營運夥伴」
台灣的餐飲科技多集中於 POS、訂位、外送等單點解決方案,但 DoorDash 的策略顯示,未來將是「平台戰」而非「產品戰」,能夠整合行銷、會員、數據、物流的多合一方案,才有機會進一步鞏固客戶黏性。
2. 靠結盟打國際盃
SevenRooms 藉 DoorDash 進入更廣大的市場,反映出「成為生態系一部分」比單打獨鬥更具擴張潛力,台灣的科技新創業者可思考策略聯盟、API 整合,甚至與國際平台合作的可能。
DoorDash 的動向不僅代表其企業轉型,更標誌著全球餐飲科技業正邁入一個新階段:數據從原本由平台控制,轉向積極爭奪更多主導權。這場全通路競賽才剛開始,誰能提供從「線上導流」到「線下體驗」再到「數據循環」的完整方案,誰就有機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