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陣子適逢雨季,家裡的水電也因此出了些狀況。同事介紹了一位水電師傅給我,本來以為就是個單純的「師傅來修、收錢、走人」的維修過程,沒想到這次經驗,竟也帶給我許多職場工作的啟發。
很多人以為,水電行多半是家族事業,父親做,兒子只要跟在身邊學,以後只要接收上一代的客源就足夠了。
「很多人常對我這樣說啊,可是我不要這樣,我總想著以後要開拓自己的客群,融入我自己的經營理念。」師傅告訴我,沒有案子時,他自己印傳單、找朋友介紹、甚至到社區管理室留聯絡方式。這種聽起來土法煉鋼的方式,卻讓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站穩腳步。
「後來,我就打進園區工程師的生活圈了,工程師的生意不好做啦!但是卻讓我的技術與溝通能力進步超快!」師傅與我分享,他的客戶中,有不少在科技業上班,習慣看規格表,比較數據和條件。於是他的每份報價單,不只是列「多少錢」,還會清楚寫出使用的材料品牌、規格,以及不同方案的差異。
「你不怕客戶拿著你的報價單去其它家比價,再來向你殺價嗎?」師傅大方地告訴我,有些客戶的確會去比價,但長期下來,反而讓他累積了信任。因為客戶慢慢知道,他不會隨便喊價,更不會有像其它家在施工時偷偷換料的情況。
小事做到極致的力量
在修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師傅的確很願意解釋不同的做法差異。例如,為什麼要換這種接頭、這種材料跟另一種的耐用度差多少、價格為什麼不同。
我好奇問他:「你不怕這樣講太多,客人乾脆去找別家施作嗎?」
他笑笑說:「不會啊,反而是因為客人懂了背後的原因,就比較不會殺價,還會覺得這筆錢花得值得。」
維修完成後,師傅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做的都是小事啦,不是什麼複雜的科技工程。但我總不斷想,有沒有什麼細節能做得更好、更精準、更耐用。因為我相信,小事做到頂尖,就沒人能限制你的成功。」
這種將小事做到頂尖的職人精神,讓我聯想到日本棒球傳奇「朗神」鈴木一朗(Ichiro Suzuki)當時入主美國棒球名人堂的演說。
身為史上首位入主美國棒球名人堂的日籍選手,他仍然謙虛地表示,能站上名人堂不是因為球技超群,而是棒球教會他什麼是真正的專業。
「如果你始終如一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成就將無可限量。」「當夜深人靜回到家中,反思為何無法揮出安打,或是錯失接球機會,真正的原因從來不是因為投手太強,也非陽光刺眼,而是自己還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不論是眼前的這位水電師傅,還是世界級的棒球選手,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不以事情大小來決定自己投入的態度。
從水電維修學到的 3 個職場真理
回顧這次的維修體驗,我發現自己收獲的不只是修好的水電,更是一堂活生生的職場課:
一、不要等資源,要主動找機會
就像這位師傅自己闖出客源一樣,很多人剛進公司時,會希望有資源、有平台、有人帶,但真正讓你被看見的,往往是你「自己去找機會」的能力。職場資源有限,但個人主動性可以無限。
二、透明與誠信,永遠是信任的基礎
在資訊透明的時代,藏招不是長久之計,反而會失去信賴。有時候你以為「藏一點」能保護自己,但在資訊流通的時代,反而是愈透明,愈容易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
三、小事做到極致,才有機會邁向卓越
不論行業大小,細節與堅持,才是長久的差異化優勢。有些小事可能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步驟、一個微小的動作,但在職人眼中,那就是專業養成的基石。
有時候,專業職人的工作過程,外人看來都只是「小事」。
但正如這位水電師傅與鈴木一朗所示範的,頂尖不是從某個「重大時刻」開始,而是來自願意一次又一次,把日常的小事,做到無可挑剔。
今天就試著問自己:「我能不能把手上的這件小事,再做到好一點?」因為那就是你邁向頂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