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我讀過一本原文書,書名叫做《The Making of a Manager》,直譯是「一個經理人的誕生」,書名感覺很威風。
究竟一個經理人怎麼誕生呢?書的作者是 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她當上主管之後感到非常痛苦,所以開了一個部落格記錄自己的心得,就像你我不時在社群上會寫下的日常。聽起來,好平凡啊?
這本書後來出了中文版,叫做《當上主管之後,難道只能默默崩潰?》,也算是貼切。我回想自己當上主管時,也有的「崩潰」經驗,讀了許多商管書、管理教練的書籍,和主管、前輩們討教。從心態轉換到溝通,沒有簡單的事情。我還記得自己跟前輩抱怨,又要做執行的工作,又要做管理工作,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前輩輕描淡寫:這就是你現在該做的事,也是每個主管的必經之路。
把這些學習收攏起來,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 規畫「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的初衷。我們能否為當主管這件事,規畫可以事先預備的練習,而不是等到當上主管之後,每個人都得經歷一遭。
當主管,最先該學什麼?
可是,管理、帶人、績效、溝通、財務……,如果問到一個主管需要具備的能力,說也說不完,所以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是:先學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決定每個單元的內容。第一個單元,其實不是教帶人管事的技巧,而是幫助你向內探索,將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重新定位為主管。
角色衝突:從傑出員工到主管的落差
升上主管時,你有手邊要執行的專案,也有管理工作;你要解決同事的問題,但自己的問題,卻沒辦法跟同事討論;團隊的任務和目標會加在你身上,同事對組織的期望(或不滿)也朝你而來,就像自己是整個團隊最累、最孤單、最沒有朋友的人。
這種種衝突,都會迫使主管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如果還執著於「團隊中的傑出工作者」,肯定會身心俱疲,難以拿捏任務的優先順序,感受不到管理職的成就感。因此,最該學的是自我管理,做到認知轉換、重新分配時間、設定目標。
練功過程:從交辦任務到建立信任
角色轉換之後,接下來,才是領導帶人與溝通激勵,其實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大哉問,不會有萬靈丹,每項原則和方法,都需要主管們的親身試驗,才會知道哪種溝通方法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課程當中的種種練習,都是跟著主管之路所設計,可以應用在管理的現場,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主管。
在規畫課程時,就像是重新溫習了一次過去幾年來的經歷。以交辦工作為例,以前自己領任務的時候,習慣「猜測」主管的標準;等到自己需要交辦任務時,卻忽略了同事未必清楚該怎麼做,如果早點知道任務標準應該要「可覆述、可測量、可達成」,也許能夠減少認知落差和溝通成本。
持續進步:每跨過一個坎,都是成長
回想剛升主管的自己,真的很希望有人告訴我,當主管確實會辛苦,但也有方法少走冤枉路。雖然現在比起當時進步了不少,但每年都還是有新的體悟,像是怎麼撰寫「同事的使用說明書」,怎麼讓同事了解「主管的使用說明書」,又或是如何承上啟下,成為組織間的橋樑。管理從來不簡單,但每當跨過一個坎,就又覺得自己成長了一些。
這樣的「練功思維」,也正是「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與《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的設計核心。在課程與模板裡,你會循序漸進地掌握:
- 心態調整: 從傑出員工轉換為帶隊的主管,避免把自己壓垮。
- 任務交辦: 讓同事清楚「可覆述、可測量、可達成」的標準,減少誤解。
- 帶人方法: 從授權、績效管理到對話回饋,逐步累積帶隊信任感。
- 實用模板: 直接提供交辦表單、同事使用說明書、績效追蹤工具,省去摸索時間。
「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不只是課程,而是一套能立即帶回職場的方法與範本。當你真正用起來,每一次練習都能少走冤枉路,並讓你的管理專業快速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