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1996 年美國好市多(Costco)與大統集團合資成立台灣「好市多公司」,隔年開出高雄首店,迄今在台灣已開設 14 家分店,年營業額達新台幣 1400 億元,會員數超過 400 萬人,會員數對該國人口占比為亞洲最高。
2022 年美國總部以新台幣 160 億元收購大統集團持股,台灣好市多成為純外商公司。在全球約 900 多家分店中,台灣有 4 家營收排名前 10 大,包括台中南屯、北屯、台北內湖與新北中和,南屯店更蟬聯「世界店王」多年。
日前傳出好市多 2028 年將在台南與台中各開一個新據點。台灣人的消費力與忠誠度,讓美國總部嘖嘖稱奇,好市多來台多年,營業額年年雙位數成長,它如何做到?
台灣好市多自開店以來,即導入美國母公司全球營運策略,採會員收費模式,以台灣而言,一般會員每年 1350 元,商業會員每年 1150 元,若以 400 萬會員估算,年收高達 50 億元,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純益。
Costco收費會員制能行遍全球,主要是產品單價便宜、無條件退貨政策、自有品牌科克蘭(Kirkland)、賣場寬廣、動線順暢、停車空間充足等,但這些外顯的成功因素,其他業者也可模仿複製,為何Costco經營模式獨霸全球?分析如下:
商品力與會員制雙重優勢,低價特色商品鞏固會員忠誠度
1.品類齊全、品項有特色:
零售業為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需求,都在追求「品項齊全」。一般量販店如家樂福、大全聯,的品項數約4萬種以上,方便消費者選擇比較。台灣好市多品項只有 4000多種,但品類齊全,每一品類的品項數雖少,但商品有特色,其他賣場買不到,即使買得到但價格較便宜。縮減品項能節省消費者購買時間,品項少而銷量大,可大幅降低採購成本,且易於管理存貨、不容易缺貨。 (自有品牌「Kirkland」可參考《經理人》6月號專欄)。
這要歸功於Costco運用全球分店總需求量,以量制價,壓低進貨成本;另一方面,貨源來自全世界,進口商品占比高,建立差異化特色形象。
### 2.老會員忠誠、新會員源源不絕:
雖然會員年費在 1000 元以上,但個人顧客與商業顧客都會精打細算,只要購買幾項商品,價差金額就超過會員費。據估計,老會員續約率高達 90% 以上。
好市多以往常邀請大學校院師生到賣場體驗,公司派專員導覽解說,培養未來潛力消費者。此外,在人潮流量大地點,以快閃店模式吸引民眾辦卡。筆者多年前加入好市多會員,係在大溪老街遇到其會員卡推廣團隊,先試吃辦卡贈品,並提供第一年免年費優惠活動。讓顧客先占到便宜手法,屢試不爽。
台灣特色:會員自發性合購,提高客單價與購買頻率
3.賣場促成非計畫性購買:
到Costco除了目的性購買,消費者在移動過程,常遇到大方提供試吃試喝業者,一方面解說商品特色功能,一方面可體驗品嘗,促成非計畫性購買。Costco顧客平均客單價超過 3000 元以上,此數值是其他量販店 3 倍以上。
4.員工待遇優於產業平均:
再好的企業政策,也需要「人」來執行。台灣好市多計時人員時薪高出一般零售服務業2成,人員流動率低至約2%,且沒有缺工問題。此外,總裁張嗣漢曾提及,他喜歡聘用球隊比賽運動員,因球員遵守紀律且具備團隊合作精神,這些正是台灣好市多在全球Costco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最後想提台灣人特有的「合買」行為。國外會員為自己需要而購買,由於商品大規格包裝,購買頻率低。而台灣會員常與無卡親友團「合買」,將大規格商品分拆小包裝,甚至開車送達「合買者」家中,此一自發性的「流通加工」行為(分裝與宅配),讓本該是Costco弱點的大規格包裝,台灣會員幫忙解套,不但提高購買頻率,也增加隱性會員,無怪乎「世界店王」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