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前幾天,一位好友問我:「我請教別人問題,對方給了很多專業幫助。上次聽妳說過,這種情況妳會表達謝意、甚至送禮物,真的要嗎?」
這問題其實很實用,答案也很簡單,就是 LINE 禮物。
我曾在業務思維課程中提過一個觀念: 不要當免費仔。 這不只是職場禮儀,更是與人相處的分寸感。
我通常會依據幾個面向衡量:打擾人家多久?占用多少時間?這份協助對我有多大的價值?
若是請教行業前輩、資深從業者的經驗,或詢問潛在合作夥伴的評價等問題,即使只是十分鐘的請教,也往往價值不低。
我通常會準備價值 2000 元左右的禮物,從餐券、溫泉泡湯券到 LINE 禮物卡都有。對方幾乎都會收下,甚至開心使用。因為那是一份心意,也是一份對時間與專業的尊重。
別人抽空幫助我學習,理應有價
不要一再透支「人脈存摺」。一點點貼心的謝禮,能延續專家分享的意願。而送禮不只是回饋,更是提醒自己:別人的專業有價,時間也有價。若覺得談錢太直接,禮物券是很好的方式,體面又自然。
另外,像這類「尚未產出明確價值」的商業諮詢,我一律自己吸收,不報公司帳。因為探索商機的前期仰賴個人判斷與準備,更何況最後不一定每個案子都成形。
既然目前對方與我所在的公司沒有直接合作,我會把這筆支出視為個人的學習成本,他幫我解決問題、協助評估,理應有價。
人脈存摺,要花也要補
人脈存摺要厚實,也要會愛惜——年紀愈大,愈能體會這句話的分量。
真正資源豐沛、生意興隆的人,往往靠的不是機會或運氣,而是長年累積下來的細緻禮貌與誠懇習慣。這類眉角我在業務課程裡分享過許多,全是20多年來實測有效的經驗。
說實話,會主動回禮的人真的不多,大多只是一句「謝謝,幫助我很多」。但若你多做一步,就算只是做到基本,別人也會記得你的不同(小提醒:咖啡券、蛋糕券不算,那只算朋友間的日常往來,別拿來當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