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徵才廣告的「薪水面議」門檻,將上調至 5 萬元!勞動部出手修法,能改善薪資黑箱嗎?

比薪水
2025-11-27
比薪水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勞動部預計修法,將薪資揭露門檻從 4 萬提高至 5 萬元,近日立委主張應與最低工資連動,或採浮動倍率。但是,調整徵才廣告的「面議」規範,能讓薪資透明嗎?

編按:「提高面議薪資門檻」是指在招聘職缺時,若經常性薪資未達一定金額,企業必須公開薪資範圍,不得使用「面議」這種模糊字眼。勞動部預計將薪資揭露門檻提高至 5 萬元,也就是說,職缺若開出的薪資低於 5 萬元,就必須明確標示薪資範圍。

面議本身不是問題,資訊不對稱才是主因

「面議」用在薪資行情較高、人才能力難以量化的職位。面談評估候選人的能力、適性,再討論實際核薪,確實有必要。面議的薪資下限,受到《就業服務法》第 5 條規範,截至 2025 年為止,不得低於 4 萬元。

問題在於面議被濫用。中低薪職位、能力容易標準化的工作,企業也經常以面議來規避揭露,吸引不熟悉《就業服務法》規定的新鮮人,進而在面試時壓低求職者的薪資。求職網站也缺乏把關,只有面試者檢舉,才可能下架公司職缺。

台灣勞動市場長期偏袒資方。不健康的勞動市場,也使濫用面議徵才的狀況層出不窮,成為難以解決的議題。

面議門檻是冰山一角,薪資透明重點在核薪

薪資透明的目標,是「提高市場整體薪資」。

台灣的政策討論聚焦於招募端,試圖以揭露規範解決問題。《比薪水》執行長陳致宏認為,真正的薪資透明要從公司內部開始:「徵才廣告只是冰山一角,員工進去之後的薪資結構才是關鍵。政府能規範的有限,但當越來越多員工願意分享自己的薪資,市場就會產生壓力。」

提高面議門檻,確實能讓薪資更透明。但,公司內的既有薪資結構才是關鍵。同一家公司裡,工程師跟業務差多少?三年跟十年經驗差多少?不同部門的主管薪資落差多大?徵才廣告看不出來,政府統計也無法回答。主計總處的薪資調查聚焦於產業、企業規模,較缺乏年齡、職級的交叉分析。

能回答這些問題的,是員工自己。匿名薪資分享平台讓員工主動揭露薪資,累積起來就是公司內部的薪資結構。求職者能看到的不只是徵才廣告上的數字,而是進去之後真的能拿多少、待幾年能加多少。

延伸閱讀:你維生的工作,會被 AI 顛覆成怎樣?黃仁勳、馬斯克激烈論辯:忙到爆炸後,或將迎來轉機

自主揭露薪資成趨勢,近 50% 年輕人支持薪資透明化

今年,履歷平台 Kickresume 發表全球調查,Z 世代經常在公司談論薪水,其中 49% 支持薪資透明化,另有 46% 受訪者認同職場應有薪資透明政策、22% 認為員工同意即可公開。

薪資透明將成為全球趨勢。當公司的薪資結構攤在陽光下,低於行情、薪資不公的企業被發現,員工也會「用腳投票」,離職爭取更好的待遇。

少子化、缺工浪潮來襲,兼職等非典型就業逐漸普及,企業搶人才的壓力只會更大。薪資結構不透明的公司,將更難留住人才。集結勞工的力量,揭露薪資結構,才能讓市場看見真實行情,推動整體薪資向上,改善不健康的台灣職場。

(本文出自比薪水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