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3

品牌在亞洲的影響力排行!台日韓中,消費偏好大不同

楊少夫
東方線上副總監 楊少夫
2019-09-17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 2019 年 Brand Asia 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中,比對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的調查排行,不難發現各個國家皆有消費者偏好的品牌階層,但除了階層範圍不同外,品牌屬性也不盡相同。這表示對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品牌偏好層級,也反映消費者的態度及習慣。

調查對象: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四國20-49歲受訪者,依據調查城市、年齡、性別進行抽樣調查,共計6981位受訪者。本份資料包含台灣1,400位受訪者、韓國1,200位受訪者、日本2,581位受訪者、中國1,800位受訪者。

第一層級 皆是科技,但科技取向大不相同

即便是 4 個國家在品牌排行的第一層都以科技類品牌為主,但台灣以 Youtube 為首,搜尋引擎次之,接續的第三名為日常人際溝通使用的 LINE;而日本可能因為在電信業上沒有網路吃到飽,需要較大網路流量才能使用的 Youtube,品牌影響力就不如台灣、韓國;韓國和中國都有以智慧型手機科技為主的品牌,進入品牌第一層級;而中國則因獨特的商業環境,讓支付寶站上了在該國品牌影響力第一名的位置。

Brandasia_7_第一層級科技取向大不同.jpg
製圖 / 楊婷宇

第二層級 各國偏好、各自展現

在品牌層級的第二階段上,台灣通路品牌表現強勢,如 7-11、全家等等,而中國則出現不少家電品牌,如海爾、美的、格力等;韓國以食品品牌為特色,如正官庄(人蔘)、Binggrae(冰品飲料)、MOM'S TOUCH(炸雞);日本品牌樣貌多元,如生活風格的無印良品、服飾類 Uniqlo,或是食品類的日清、Calbee 等。

Brandasia_8_第二層級各國偏好各自展現(1).jpg
製圖 / 楊婷宇
繼續閱讀 品牌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4

日、韓、中消費者如何看待「台灣製造」?談台灣品牌的影響力

楊少夫
東方線上副總監 楊少夫
2019-09-17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指標數值:透過各題項的填答比例,換算偏好程度的指標結果,指標分數若為 1.0 代表為中性,大於 1.0 表示正面喜愛,低於 1.0 表示抗拒及不喜愛。

近年來網路分享普及(如 Youtuber 介紹),以及各國觀光業的發展,讓各國的產品有了迅速被認識以及輸出的機會,台灣也從過去單純的吸納日本文化、韓國潮流,轉向輸出自身的消費特色。

例如近來在日本爆紅的珍珠奶茶,或是韓國人喜愛的鳳梨酥等,「台風」似乎漸漸成形,各國消費者究竟如何看待「台灣製造」?本年度 Brand Asia 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有不少有趣的發現。

亞洲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如何看待「台灣製造」?

不論是在產品品質、產品功效、外觀設計、創意革新,或是對產品的信賴程度,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有較佳的接受度,會是台灣製造極佳的出口市場。相較起來,日韓消費者對「台灣製造」抱持較為中性、普通的看法。

而檢視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國家對「台灣製造」的負評比例,可以發現台灣製造的產品品質、信賴程度在日本市場最受考驗;而韓國消費者則對台灣製造的產品,在外觀設計、創意革新、信賴程度上,有最多的疑問。

Brandasia_11_對台灣製造的負面評價
製圖 / 楊婷宇
調查對象: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四國20-49歲受訪者,依據調查城市、年齡、性別進行抽樣調查,共計6981位受訪者。本份資料包含台灣1,400位受訪者、韓國1,200位受訪者、日本2,581位受訪者、中國1,800位受訪者。

相關業者在面對不同市場上,可以透過本研究資料的分析,思考台灣製造對出口國家消費者的先天優勢,以及需要克服的既定印象。

台灣消費者怎麼看「各國製造」的影響力?

本次調查進一步研究,台灣消費者對於不同國家的產品在品質、功效、外觀設計、創意、信賴,以及整體偏好等 6 個面向的看法。

台灣消費者對於自己國家產品的偏好僅遜於來自日本的產品。近 90% 的受訪者對日本的產品抱持正面的態度,而這樣的分布同樣也出現在品質、功效、信賴程度3個面向,但若提到外觀設計、創意革新,這兩個面向的表現不如韓國產品。

Brandasia_9_台灣對四國產品偏好
製圖 / 楊婷宇

延伸思考:日韓貿易衝突升溫,韓國人揚言拒買日貨,為何日本消費者沒有相應舉動?

近期日韓貿易衝突升溫,不少媒體開始播報韓國人拒買日本貨的消息。其實,原本雙邊消費者對於對方製造產品的概念就有所不同,韓國民眾更為喜愛日本製造的產品,不論在產品品質、功效、外觀、創意、信賴度上,日本產品都贏得韓國消費者的心,但韓國產品在日本反而沒有這麼吃香,

換言之,日韓之間,韓國消費者較為依賴對方國家的產品,當兩國關係陷入緊張時,韓國消費者才有發動拒買的動力。反觀日本,原本就對韓國的產品偏好有限,面對當前的貿易衝突,也不太會影響原先對韓國產品的看法。

Brandasia_12_日本人看韓國產品
製圖 / 楊婷宇
Brandasia_13_韓國人看日本產品
製圖 / 楊婷宇
繼續閱讀 品牌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1

2019 亞洲影響力品牌揭曉!Facebook 跌出 10 名外、全聯拿下台灣在地品牌冠軍

整理‧撰文 東方線上
2019-09-1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自2016年起,消費者生活型態研究顧問 EOL 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日經 BP 顧問公司 (Nikkei BP Consulting)以及《經理人月刊》,每年攜手發布「Brand Asia 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評量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

今年不分指標、跨品項的總排行榜由 Google 蟬聯冠軍,第二到 20 名依序為 YouTube、Line、Apple、3M、SONY、Nike、adidas、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麥當勞、全聯、星巴克、IKEA、Facebook、COSTCO、誠品、BMW、Panasonic 及家樂福。排名 12 的全聯為台灣在地品牌的冠軍。

2019 年台灣調查範圍包括 140 個品牌 (80 個不分區品牌、60 個各區提名品牌),橫跨網路、日用品、服飾、家電、航空、通路等。依照品牌價值大師大衛.艾克(David Aaker)與日經 BP 顧問開發的研究架構,從親切友善(friendly)、便利實用 (convenient)、卓越出色 (outstanding)、創意革新 (innovative) 4 大指標來評量品牌表現。(延伸閱讀: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方法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排行_親切友善
製圖 / 楊婷宇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排行_便利實用
製圖 / 楊婷宇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排行_卓越出色
製圖 / 楊婷宇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排行_創意革新
製圖 / 楊婷宇

服務穩固、親切便利是基本,創新作為帶動名次提升

聚焦台灣榜單前 5 名,大部分是台灣消費者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科技服務品牌,瀏覽網路影片、線上搜尋、通訊聯繫,或是手機品牌。榜單前 20 名也圍繞著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包含服飾、通路、汽車、家電品牌。

分析前 20 名入榜者可以發現,第一線服務提供一定水準的「親切友善」、「便利實用」,決定品牌可否入榜。例如今年再次回鍋前 5 大品牌的 3M,就以便利實用 80.2 分超越其他網路服務品牌,擠進前 5 名。

但是,若是要成為台灣消費者心中的一流品牌,更需持續展現「卓越出色」、「創意革新」的形象,才能一舉攻頂。社群網站龍頭 Facebook 在 2019 年意外跌出前 10 名,落在第 15 名,正是給品牌經營者的提醒。

Facebook 近來因隱私權等問題受到抨擊,和其他科技品牌的先進與活力相比,感覺並不明顯,導致創意革新的分數減少超過 8 分。同時,其他勁敵在該指標表現亮眼,造成台灣消費者即便大量使用 Facebook,品牌影響力還是躲不過下滑的命運。

創意革新的程度,決定可否進入頂尖品牌

2019 年榜單中,跨產業的前 3 大品牌,不約而同在「創意革新」表現亮眼,分別出現超過 80 分以上的得分。顯示在台灣消費者心中,能提供創新亮眼服務的明星品牌,才有機會成為榜單之首。尤其 YouTube 不斷優化使用介面、持續耕耘創作者,創造新一波網紅經濟,獲得 89 分的高分。

另外,動作頻頻的 Line 一路從即時訊息傳播平台,跨足廣告、購物平台,甚至點數及未來的金融服務,持續吸引消費者使用,並留下難以忽略的先進網路服務的評價。

每個創新都要增進親切友善,顧客才有感

觀察前 50 名品牌排名變動狀況,其中全家便利商店(+12)、博客來(+13)、黑松(+23)、Gogoro(+35)、Instagram(+14)、鼎泰豐(+15)、摩斯漢堡(+22)有亮眼成長。觀察 4 大指標分數,這 7 個品牌在「親切友善」平均成長 5 分,顯示消費者在過去這一年格外重視品牌給予的友善感、家的感覺以及同理心

其中全家便利商店比去年多出 8.5 分,且在「創意革新」也成長超過 8 分,證明近年來持續透過數位工具,提供消費者集點、寄杯寄瓶、行動購等等服務,的確讓消費者感覺到創新,更增進了親切感,真正讓全家成為你家。

類似狀況也出現在 Gogoro 及黑松,代表創意革新的相關做法,必須一併讓消費者感受到親切友善,才能有效拉抬分數

對第一線服務不滿意,反映在名次下滑的程度

與 2018 年相比,排名下降較多的品牌在親切友善、便利實用兩個指標失分。例如福斯,觀察社群討論區中的意見,包含保養維修費用高昂、零件短缺等等問題,時常讓車主不厭其煩,親切友善分數就較 2018 年減少 7.4 分,連帶讓便利實用分數也下滑 5.5 分,從 2018 的第 76 名一路跌至今年第 115 名。

台糖也面臨類似的狀況,在親切友善及便利實用都減少 5 分以上。適逢企業策略改變,多年經營、為量販體系一環的台糖量販於 2019 年初宣布停止大部分營運,即便家樂福後來出手承接,仍擋不住在消費者心中的頹勢,一次跌了 24 個名次。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榜單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榜單1.jpg
製圖 / 楊婷宇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榜單2.jpg
製圖 / 楊婷宇
2019亞洲影響力品牌榜單3.jpg
製圖 / 楊婷宇
繼續閱讀 品牌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2

花 4 年追蹤調查!這 3 種品牌類型,最受台灣消費者青睞

楊少夫
東方線上副總監 楊少夫
2019-09-1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品牌經營者,無非是希望更多的消費者認識自己、熟悉自己,進而與品牌之間有更為密切的消費往來,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綜合諸多面向,歸納統整出「品牌影響力」為追蹤品牌經營的指標,每年與日經 BP 顧問公司 (Nikkei BP Consulting)以及《經理人月刊》攜手發布「Brand Asia 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

歷經 4 年的追蹤調查,東方線上發現在台灣市場總是名列前茅的品牌,可分為以下 3 個層級:

品牌前段班分 3 層級,不同層級、戰法不同

一級戰場以「數位生活」為主;二級戰場則是強調「生活風格與方式」的品牌;第三層品牌戰場,聚焦特定產品功能,或是以 CP 值的概念打中台灣消費者的心。(延伸閱讀:2019 亞洲影響力品牌排行揭曉

這些特徵形成台灣市場的品牌層級,也等於提醒品牌主在經營台灣市場時,

必須清楚自己身處在哪一個層級、與什麼訴求與他人競爭,再思考下一步的品牌經營策略。

1.科技日常:聚焦數位生活基本面,資訊、人際、娛樂

根據東方線上的消費者行銷資料庫(E-ICP),消費者平日打發時間的行為選擇「玩手機」的占比,由 2013 年 33.6% 逐年攀升來到 2018 年 48.7%。而影音娛樂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廣,每天會透過網路收看一次以上影音節目的消費者,也從 2015 年的 20.1% 上升到 2018 年的 35.2%。

透過網路收看影音的比例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 EICP 2014年版-2019年版,N=2,000
製圖 / 楊婷宇

從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來檢視影響力品牌的榜單變化,就不難理解為何前 5 名多由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平台勝出。台灣消費者生活重心高度倚賴科技平台,形塑自己的數位生活,這些數位生活基本元素包括:

  • 資訊搜尋,如 Google。
  • 人際互動,如 LINE 或 FB。
  • 休閒娛樂,如 Youtube 等。

不過,這 4 年的影響力品牌排行,也因為消費者數位生活方式改變,導致不同的結果: Youtube 所代表的影音生活對消費者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而 Facebook 則在近 3 年迅速喪失一方之霸的角色。

Brandasia_3_2016到2019前5名
製圖 / 楊婷宇

2. 生活態度:能透過消費實現喜歡的生活方式

這兩年,台灣第二階層的品牌群組逐漸明確,榜單上第 6 名到第 15 名多是展現消費者對生活方式的追求與渴望。

位於此層級的品牌,不僅要宣傳產品功能或是服務,更需具備強烈的品牌精神,甚至透過產品或是服務傳遞特定的生活哲理。

如訴求瑞典家居生活的 IKEA;美式生活的 Costco;各自具備運動理念的 NIKE、Adidas;強調咖啡文化的 Starbucks;追求生活品味的誠品等等。

台灣消費者偏愛的生活風格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 EICP 2014年版-2019年版,N=2,000
製圖 / 楊婷宇

回推到消費者價值觀的調查上,也可發現訴求生活方式與理念的品牌,仍有許多發展機會。東方線上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指出,面對特殊風格、維持生活質感和品味的產品,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逐漸增強。

3. 功能面與 CP 值:在認可的品牌中,找到好下手的時機

而在台灣品牌階層的第三層則是以 CP 值,或是特定領域專業形象的品牌為主,如 ASUS 的筆電、捷安特的腳踏車、PANASONIC 或 HITACHI 家電、長榮航空、Uniqlo 的服飾、義美食品等等。

這些品牌在各自領域各有專長,且品質有所保證,足以維持在每年影響力品牌榜單的前 25%。

台灣消費偏好與價值觀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 EICP 2014年版-2019年版,N=2,000
製圖 / 楊婷宇

重視「CP 值」的台灣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價錢,而購物時多花時間比價、找優惠的比例更是逐年提高,由 2014 年的 45.9% 上升到 2018 年的 60%。 但追求價格,不代表台灣消費者只想買便宜的東西!而是在自己認可的品牌清單中,等待好下手的時機,或是比出最為划算的價格。

換句話說,品質依舊是台灣消費市場的重要屬性,在服務和產品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消費者會在其中尋找具備價格優勢的購買地點、時機,展現追求 CP 值的特色。

台灣通路品牌觀察:零售業翻轉更新,敲鑼打鼓進入數位生活圈

科技日常的品牌因為徹底融入用戶生活,創造眾多與用戶間的接觸點,長年盤據台灣影響力品牌調查前 5%。其他品牌該如何學習品牌前段班的做法,成為消費者生活圈的必要節點,就更顯重要。

相較於 2018 年,有幾個通路品牌在 2019 年的排行大幅提升,如全家便利商店、麥當勞、肯德基、摩斯等等,都有相當亮眼的變化,主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導入數位科技,增加與消費者接觸和對話的時機。

各品牌的影響力排行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 Brand Asia 2016-2019,N=1200,20-49歲
製圖 / 楊婷宇

1. 全家便利商店:會員集點和寄杯存有互動機制,創造更多使用情境

全家便利商店這幾年來的品牌名次節節高升,由過去偏向功能面屬性的品牌特質,進入到展現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品牌戰場。這兩年推出的手機會員集點活動、咖啡寄杯服務,皆存有消費者與他人互動社群機制,如點數贈送、咖啡轉讓等等。透過科技智能運用,讓消費者在日常的人際互動更為便利,創造更為強大的品牌價值,反映在品牌影響力的排名。

而全家於 2019 年推出的友善食光,透過「時控條碼」、「時間定價」的方式,更凸顯了全家在智能科技的運用更納入人性思考,是否能藉此開創便利商店的新樣態,值得期待。

2. 速食業:自助點餐、多元支付,用科技改善消費節點

速食業如麥當勞、肯德基、摩斯,在這 3 年都在既有的品牌階層中添加智能服務,改善了與消費者接觸的節點,影響力品牌排名也有不俗的表現。

2017 年易主的台灣麥當勞,除了更新品牌的通路識別外,也在 2018 年 4 月引進自助點餐機、提供多元支付,成為速食產業的先驅者。2018 年推出智能點餐的肯德基、摩斯,也讓消費者在心中對品牌形象加分。

繼續閱讀 品牌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