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花了時間,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零秒思考力》指出,這是因為一般人都覺得自己想得夠多,但實際上想得不夠深入,只想到表面的狀態。
職場上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會是你的貴人,能讓你的工作無往不利;有些則是絆腳石,總是拖累你的工作進度,甚至毀了你的未來。
照著規則來、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看似效率高,能夠快速找到執行方法,卻也可能在無意間使思維模式變得守舊和僵化。
團隊中有工作狂,會對同事和工作都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必須要懂得隔絕、改善這些工作習慣,才能創造更有生產力、正向的工作環境。
大多數上班族都喜歡中午休息時間跟同事一起外出用餐,既可以放鬆心情,又可以培養同事感情。不過研究發現,一個人吃午餐反而更能放鬆心情,提升工作效率!
為了讓報表資料更清楚,有時候會設計很多個小計列,不過這對只會一列列輸入加總函數的人來說,可就痛苦了。想加速處理完小計列,你該這麼做:
我們應該把大腦最有活力、最容易專注的兩小時,拿來進行高難度思考,處理最重要的事,才能讓大腦發揮最大效益,確實提升工作效率。
有人認為辦公桌必須井然有序,才會有效率;有些人則覺得亂中有序才有創造力。
你有聽過「一萬小時法則」嗎?一份研究再次挑戰了這個法則,該研究發現程度佳和程度優的小提琴家的練習時數沒有顯著差別,造成兩者程度不同的因素可能是⋯⋯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
上班前花五分鐘,規劃當日工作重點。工作時每小時花一分鐘,重新聚焦。下班前花五分鐘,誠實檢討並反省自己。每天只要 18 分鐘,就能幫你完成正確的事。
這項任務重要嗎?非做不可嗎?生活、工作中,充滿等待處理的事,如果沒有辨別重要性、次序,可能會被雜事牽著走。過得忙碌,卻不是你要的生活的模樣。
子彈筆記術中最大篇幅,是用來記錄每天行程、待辦工作與想法的「日誌」。在這裡會用上子彈筆記術中最具特色的功能:符號系統。它們最主要的目的是協助釐清某件事情或工作的性質,以及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說未來的目標總是太過遙遠、難以想像,每天的待辦事情卻又追著自己跑,那麼月誌在《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眼中就是一個可以幫自己豎立里程碑、稍微喘口氣的空間。
卡洛發現寫下腦袋中的想法,有助於自己盤點手頭上的任務,知道應該優先處理哪些事情。最後以這套筆記術中,類似子彈的黑點符號命名為「子彈筆記」。
在工作上,完美主義者可能是能力和本質最優的,但也可能是拖延症最嚴重的一群人。透過 3 個方法,可以改善,創造高效率。
「路跑T-shirt為什麼不能換size?」「領個紀念品大排長龍,動線怎麼設計!」這是博恩事紀活動總監楊艾倫常要面對的質疑。路跑活動競爭者眾,她如何辦出人氣爆棚、賓主盡歡的路跑活動?
在商場上的「體貼」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上司、顧客或其他共事夥伴的工作時程。 這裡所說的「掌握工作時程」,指的是事先了解 「對方的優先順序」。
當工作特別忙碌的時候,苦惱於工作已經很多了,卻還是常常東跑出一件瑣事、西跑出一件瑣事。明明重要的事情都已經做不完了,為什麼零散的意外還那麼多,且不斷的干擾著我們的工作流程與效率?
認真說起來,我們並無法「管理」時間,時間每分每秒都在流逝,它不像一般的資源可以生產、儲存與組織。我們真正能管理好的,其實是自己看待時間的意義,在組織中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如何善用自己的單位時間?如何經營時間獲得更多收益?
對現在職場工作者來說,問題不在沒事情可做,而是在十分忙碌的過程中,卻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受不到更高更深的成就境界。「深度工作」的方法,比起告訴我們那些專業技能者如何工作,其實更是幫助職場忙碌工作者,去找出深度工作價值。
大腦肌力就像其他的肌肉一樣也會疲乏。決策除了消耗腦力以外,再小的決策也會干擾敏銳的思緒。頂尖高手會盡量避免消耗精力的雜務,包括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例如決定穿什麼款式的襯衫。
很多書籍或文章,都會教你制定一套完美的行程表,將你的一天發揮到最大值、開啟超高效率。事實上,並沒有一套所有人都適用的「完美」行程表,每個人在不同項目上的產能跟時間管理都各有優缺點,適用 A 的行程表放到 B 身上可能是場災難。
為導正過勞的工作文化,日本政府自 2019 年 4 月起,實施《勞動方式改革關聯法》,其中主要的變革包括設立加班時間上限,以及公司有義務讓員工休年度有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