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在家工作的一員,有些工具可以讓遠距上班更有效率,將不進公司的困擾降到最低,一起來試試看吧!
自由撰稿人珍‧米勒(Jen A. Miller)於《紐約時報》分享他居家工作 15 年的經驗談,讓你關在家但不軟爛,一樣有效率的工作。
每天工作清單列一堆,但都沒做完?根據調查顯示,待辦事項中有高達 4 成的任務從未被完成,甚至被無限期延後。到底工作清單要怎麼列才有效?8 個重點掌握:
中國許多企業已在春節後全面實行在家工作,隨著疫情蔓延,全球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企業,勢必都將面臨「Work from home」帶來的考驗。
你的工作排程,會因為email被同事「已讀不回」或主管「好幾天沒開信」,導致進度一再延宕嗎?懂得站在收件者立場寫信、讓回覆變簡單,就有機會收到回信: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作者於書末彙整使用「番茄鐘」的基本原則,總共 17 條,幫你一次看懂。
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以為,番茄工作法就是劃出 25 分鐘的工作時間,和 5 分鐘的休息,如此而已,等到嘗試後才發現,沒想像的簡單!
在壓力大到生活逐漸失序時,給自己空出一個禮拜,專門用來執行一些生活的待辦事項。
即使突發狀況有各式各樣的可能,但若試著整理內容,會發現其實不出五、六種模式。
一天下來開了 3 場會、回覆 40 封郵件,但是睡前回顧之後,卻發現今日沒有達成進度?關鍵其實不是時間太少,而是沒把時間用對地方。
曾用5年時間,從外資投行菜鳥分析師迅速晉升為副總裁、董事、董事總經理,回首在華爾街打拚的日子,楊應超的工作心法是什麼?
優秀的主廚怎麼搞定這一切,成為幹練的主管?《就位》作者丹‧查納斯(Don Charnas)採訪百位餐飲界職人、直接進入廚房觀察之後總結的心得。
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處理完的工作,常因看不到盡頭而讓人感到挫敗,甚至不知該從何著手。想跨越這道高牆,完成重要的工作項目,你必須先對工作進行「分解」:
Amazon講求效率並非「為快而快」,而是思考顧客的潛在需求,也就是我更快的話,顧客會更滿意嗎?如果是,就趕緊做,如果不是,乾脆別做。
瞭解你自己」這句古老的智慧之語,凡人極難做到。但是,只要你願意,任何人都可以「瞭解自己的時間配置」,繼而做出貢獻,締造績效。
Excel 快速鍵,一定要學起來!上手之後,讓你輸入資料事半功倍、效率超快。
一個商品在各分店上架,想找出究竟哪一家店賣得最好時,可以用 MAX 來找,他的功用是找出範圍內的最大數字。
到了年底,又是準備新一年筆記本的時刻。雖然可以買現成的,不過裡面可能少了些自己需要的特別頁面。喜愛做手寫筆記的朋友,或許需要自己列印,推薦你這11種。
總部位於德國的一間諮詢公司,實行每天只工作 5 小時的職場模式,但禁止員工在上班時間內使用手機,這樣你可以嗎?
當原本的財務報表是以千元為單位,現在你希望將他改成萬元,除了重新輸入,還有什麼別的做法?
人們不可能一整天維持在高度專注的狀態下,因為意志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把專注力運用在重要、複雜且有意義的工作上,就得學會以下方法:
面對大型計畫或目標時,我們總以「反正先這樣做……」的念頭,憑感覺做事,導致專案延遲、失焦。作者表示,當無所適從時,就能靠逆算找回方向:
從人類的生理時鐘來看,凌晨三點鐘或下午三點鐘,注意力衰弱,早上與下午七點鐘的時候則是注意力最好的時候。
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追趕死線、面對抉擇總猶豫不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太多、做太少,花太多時間擔心、憂慮,等到緊要關頭時才開始行動,但這樣匆忙行動的結果往往成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