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 iRent 發生個資外洩事件,數百萬個信用卡號碼、至少 10 萬名客戶的身份證明文件、自拍、簽名和租車情況等信息,都已被外洩。公路總局回應了:
過去國產小發財稱霸的中華菱利,面對和泰引進TOWN ACE車款搶市,雙方不僅一同做大市場,也讓這場爭霸戰延燒到2023年......
2023 年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專家估傳統與新創車廠合計起來,約有超過 400 款新車將生產,商用、二手車也起飛。電動車 5 大年度趨勢一次看:
聯合國監督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5月拍板,將對海運碳排放收「碳費」,從燃料排放,到船上消耗產生的碳排,都將進行定價及收費。
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國際旅行逐漸回溫、商務旅行卻減少,不少航空公司選擇放棄售價較高的商務艙,以建造更多的「豪華經濟艙」。究竟豪華經濟艙有什麼魅力呢?
宅配通斥資千萬建置「AI行控中心」,即時掌握物流車情況,讓違規事件較前一年降低2成以上;而總經理徐慶懿也分享了未來的4大趨勢,強調物流市場仍蓬勃發展。
疫情趨緩、產業需求逐漸回穩,但供應瓶頸卻持續惡化,超市空蕩蕩的貨架、港口塞船不斷發生,最後甚至都演變成一個狀況:萬物皆漲價。全球供應鏈怎麼了?
美國大量施打疫苗,7月有望正式解封,近期自台赴美旅客暴增,包括留學生、滯台美國公民、赴美打疫苗者,掀起一波「返美潮」
去年,電動自行車銷量飆漲140%,勝過自行車46%的成長幅度。不只保時捷投入電動自行車,之前,吉普汽車、賓士等傳統車廠也推出自己的設計。
各國政府、司機與Uber爭執不下的勞工權益,在英國出現新進展,Uber宣佈旗下7萬多名英國司機將被視為勞工,享有最低薪資、休假與退休金等福利。
德國福斯施行人事精簡計畫!預計花費16億台幣裁員5000人並凍結人事,商報:未來可省數十億歐元
特斯拉在2021年1月9日股價飆漲。我於1月9日參訪特斯拉台北內湖展示中心,聽取特斯拉台灣區業務經理詹智超解說後,反思特斯拉將帶來的一系列創新變革。
Gogoro 前主管跳槽自立門戶,並挖走大量員工,引發Gogoro陸學森出手捍衛公司權益,近期民事判決出爐,攸關競業禁止、禁止挖角條款,雙方正面交鋒。
台灣高鐵公司宣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和平紀念日疏運期自 26 日至 3 月 1 日,所有車次改採全車對號座,3 月 2 日起恢復自由座。
新北將取消YouBike前30分鐘免費,最快3月底實施,新北市交通局表示:有一群人仍享免費優惠>>
備受關注的經濟部工業局電動機車補助,7日經濟部宣告顧產業也顧肺葉,電動機車補助維持7千元,並向車廠喊話開發平價車款,油、電之爭會有改變嗎?
2020年第二季,全球前30大航空公司僅剩4家公司獲利。其中,華航以近 1 億美元的獲利暫居第一。長期擔任華航獨立董事的台大教授分享他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