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產品、行銷都輸給對手!如何找出公司的競爭優勢?7 種分析工具,精準洞察市場關係

2022-02-10 整理.撰文 林庭安

《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戰略思想大成,國內外有愈來愈多企業家把它用在經營管理上。其中,〈謀攻〉篇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指的是,當你了解自己、了解敵人或競爭對手後,就比較沒有失敗的風險。

把這句話套用在組織管理上,就是在擬定企業策略或確立市場定位前,必須先理解自己與對手。這跟美國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理念不謀而合,波特認為建立策略時應該要先分析內外環境,因為所謂的策略,就是「透過與其他公司相異的活動,創造具有獨特性與價值的定位」。

《多模型思維》表示,模型可以提供框架與架構,讓我們思考「如何選擇」,進而協助策畫。以下提供 7 種框架,幫助你掌握組織在生產、行銷等面向是否足夠有競爭力;更能在分析的過程中,找到獨特的市場定位。

延伸閱讀:經營者這樣用《孫子兵法》!投入資源「開戰」之前,就能預知勝負的 5 個要點

五力分析:檢視產業現狀,預測競爭態勢

1980年,管理學家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競爭策略》一書,把他推上「世界著名經營學家」的位置。波特認為,為了讓企業在競爭中占有優勢,關鍵是正確分析產業的競爭環境,因為業界的狀況會大大影響企業的策略,同時也會左右競爭規則。

他提出分析產業的外部競爭環境的 5 項要素:產業內的競爭、供應商、顧客、替代品與新進業者。他將這五力用箭頭表示,當競爭壓力愈大,箭頭就愈粗,也就代表產業的競爭愈激烈、企業的獲利就會愈低。透過五力分析,能釐清產業的競爭因素。下以運動品牌 Nike 為例:

五力分析
經理人

價值鏈:理解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建立優勢

價值鏈
經理人

企業必須透過設計產品、採購零件、製造、行銷、送到通路販賣等,從一連串的流程與活動中創造價值、提供給顧客。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把這些流程稱為「價值鏈」(value chain),企業必須理解自己在這些活動中是否比競爭對手更具有成本優勢,才能因此建立產品的差異化。

價值鏈由 2 大活動組成:主要活動、支援活動,前者是從創造產品開始,到把產品送至顧客手中的一連串過程;後者則是公司支援主要活動而發揮的功能。這 2 大活動又能細分成 9 項活動(詳見上圖),下圖以出版社的價值鏈為例:

價值鏈
經理人

3C 分析:因應顧客和競爭者動態,擘畫企業戰略

通用性最高的經營環境分析模型就是 3C 分析:市場和顧客(customer)、競爭者(competitor)、企業自身(company)。又稱 3C 模型、戰略三角。是日本戰略顧問大前研一提出。他認為所有戰略都要從客戶的觀點出發,所以必須先分析市場和顧客,接著再研究競爭者如何因應市場和顧客的需求變化,拉開和競爭者的差距;最後才探討自己的立場、策略及資源。

3C分析
經理人

SWOT 分析:審視內外部變因,辨識機會和威脅

SWOT 分析是從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來分析企業現狀,各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優劣勢是跟競爭者比較的結果;機會與威脅則是企業所處環境的變化。

分析時要從外部環境(機會與威脅)開始,可以搭配 PEST 分析和其他工具,劃分為宏觀及微觀環境;其次再分析內部環境(優勢與劣勢),關鍵在於用非主觀的數值評估自身與競爭者的相對強弱。活用優勢贏得機會,就能讓業績成長,下圖以某家女鞋電商的分析為例說明:

SWOT分析
經理人

PEST 分析:監測外部變化,及早預備因應方案

宏觀環境會影響商業狀況,但企業無法控制,只能靠預測來制定因應的中長期策略。PEST 分別代表 4 種外部環境因子: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及技術(technology),分析外部環境會帶來什麼影響,進而用在產品開發、策略上。《麥肯錫思考模型活用法》指出,在做 PEST 分析時,必須著眼於變化和趨勢,了解這些變化對事業有什麼影響,並分辨這些變化是暫時的,還是會影響中長期結構的變化。

PEST分析
經理人

核心競爭力:以獨特強項為根基,擬定企業策略

策略大師普哈拉(C.K. Prahalad)與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認為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市場領導地位,領導地位必須一再重建。要持續取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從根本審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ies),圍繞核心擬定策略。核心競爭力的標準是:能實現顧客看重的價值、其他企業難以模仿或取代、只有少數企業具備。企業可以透過下圖步驟辨識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
經理人
延伸閱讀:護國神山強在哪?張忠謀的舉例說明,道盡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

4P 與 4C:檢視產品條件,擬定行銷方針

除了比較自身和競爭對手,企業也可以透過模型檢視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足夠吸引顧客。行銷學大師傑羅姆.麥卡錫(Jerome McCarthy)在 1960 年代提出的「行銷4P」模型,從產品(product)、價格(price)、物流(place)及促銷(promotion)等 4 個面向探討。

然而,如果要做出完全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從賣方觀點出發是不夠的。1990 年代,行銷專家羅伯特.勞特朋(Robert Lauterborn)從消費者觀點出發,提出「行銷4C」。結合兩者交叉比對,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

4P與4C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