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StartupStockPhotos from Pixabay

數位人才愈來愈難找?拋開傳統迷思的 2 種人才策略,幫助企業解決招募難題!

2022-11-18 整理.撰文 Y Che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企業界面臨缺工狀態不是新鮮事,但哪一類別的工作者空缺,最讓招募者頭痛?人力資源解決公司萬寶盛華(Manpower Group)集團調查中顯示,近 30% 受訪者回答最難填補的職位,都是 IT、數據相關人員,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也提到,超過 6 成人力資源從業者認為,找到符合需求的 IT 開發人員,是最大的挑戰之一。

延伸閱讀:麥肯錫:科技人不只喊缺,7 領域技術差距愈來愈大!企業該如何留才?

然而,對比麥肯錫另一項調查了千名經理人的研究,87% 的人表示組織現階段,仍無法填補數位技能上的落差,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更加倚賴科技、數據的競爭環境下,這凸顯了嚴重的人才問題,尤其對於非科技業的雇主來說,情況更加嚴峻。

究竟企業可以做些什麼,來克服招聘 IT 技術工作者的障礙?以下提供兩種策略思維,希望有助於緩解技術人才荒。

找尋潛力團隊成員,內部人才更值得發展

萬寶盛華指出,過往談到招募科技人才,討論大多集中在如何聘請經驗豐富的老手,或如何吸引潛力新人,卻經常忽略組織內部,其實還有一群「金字塔中層」的生力軍:這是一群具備中堅技術能力,也熟悉公司流程與需求、對業務擁有一定直覺,只是對於新技術以及團隊未來走向欠缺了解的人。當企業想要弭平技術缺口之際,與其在愈來愈縮水的人才市場中尋覓,不如回頭看看、從內部著手。

這意味著人資部門考量外部候選者之前,應該先盤點組織既有的人力。這麼做的好處,首先無須擔心文化適應的問題,再來更有辦法從不同面向,驗證他們的能力。當決定好人選之後,下一步是提供他們各項學習與成長的資源,幫助他們習得未來需要的技能。

麥肯錫提醒盤點過程當中,上述金字塔中層人員固然重要,但也不要限縮眼光,原本從事非技術職位的人,同樣可列入觀察名單。某些軟技能(soft skills)或跨部門經驗,對之後的工作說不定有加分效果,再加上逾 6 成工作者,會將「職場上能否習得新技能」,視為要不要留任的關鍵因素,當企業願意提供轉換職務的機會,且重視這樣的發展途徑時,除了能降低投資風險,還能有效留下關鍵人才。

放寬招募管道和標準,更有機會「挖寶」

當然,基於各種原因,不是每一間企業都能從內部遴選出人才、填補完缺口,適時向外網羅潛力人選仍然有其必要性。而針對這個管道,麥肯錫與萬寶盛華提出了同樣的建議:拋棄傳統的人才衡量標準,更大膽地做出招聘決定。

以學歷為例,名校畢業、取得某個學位,依然是「未來會成為優秀員工」的保證嗎?麥肯錫認為並不是,在其資料庫中無論網路技術人員、資訊安全分析師等等,都有愈來愈多人可能連大學文憑都沒有,仍能勝任當前工作,可見這項條件不再完全適用。另外,萬寶盛華則推薦擴大尋覓的可能性,像是弱勢族群、二度就業等等,都是招募團隊可以挖掘的寶庫。有個數據值得參考:其實將近 50% 技術工作者,都是從非相關經驗起家,同時還能確保職場的多元和平等性。

延伸閱讀:科技業風光不再!巨頭喊凍結、緊縮,哪些「技術人才」薪資反而逆勢成長?

最後,如同職場上所需要的能力,汰換速度愈來愈快,組織的人才策略,也不再像過去可能 3、5 年才需要調整,現在可能每逢季度甚至幾個月,就應該重新構思內部的培育計畫、招募規畫等,才能真正賦予團隊邁向未來的實力。

資料來源:麥肯錫萬寶盛華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