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冒著被裁員的風險也要「過度就業」?走過安靜離職,新的職場關係浮現

2022-11-07 編譯·整理 高季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走過「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潮流,近期另一個職場新現象「過度就業(overemployment)」悄悄出現。

過度就業是什麼?嚴重通膨下仍想追求財富自由

不同於工人階級運用彈性時間兼職、接案維持生計,過度就業指的是同時做兩份或更多的工作,意味在維持一周工作 40 個小時的情況下,至少領取 2 份「全薪」。根據網路媒體GoBankingRates的報導,人們開始追求第二份工作,是為了對抗 40 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加上疫情後遠距辦公的趨勢,賦予人們「同時」做不只一份工作可能性。

報導引述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8 月發布的調查,有 750 萬名工作者(將近美國5%的勞動力)從事不只一份工作。

過度就業並不是一個新現象,美國社交新聞網站Reddit(類似台灣的PTT)上的過度就業討論版(r/overemployment)至 2022 年 10 月已累積 9 萬 9300 名成員,且以以專業工作者為大宗。國外甚至還有像overemployment.com這種專門談論過度就業的網站,讓成員們匿名交流過度就業的常見問答,例如如何快速在多台筆電之間切換、避開遠距監控系統。

延伸閱讀:為何愈來愈多人「腳踏兩條小船」?想做副業、兼職,注意 5 件事才不後悔

工程師祕密做兩份工作遭到解雇,過度就業不道德嗎?

過度就業這個議題再次受到關注,是因為美國軟體開發公司 Canopy 執行長戴維斯.貝爾(Davis Bell)在領英(LinkedIn)發布一則關於解雇該公司兩位工程師的貼文,引發一連串討論。

「過度就業對我來說並非新奇有趣的社會趨勢,」他寫道:「而是新型態的竊盜與詐欺行為,且這並非一位有道德、誠實的人會參與的事。」有網友反駁,科技業的執行長如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一次為多家企業效力而得到讚賞,但普通人卻因此受到抨擊。也有些人推測,工程師或許是為了勉強維持生計而一次做兩份工作。

貝爾在Business Insider的專訪中提到,這兩位工程師領取 13 萬美元以上的年薪,他們發現其中一位工程師在入職 2.5 個月後工作表現差勁,引起同事注意。他反覆錯過會議、未完成任務,並持續關閉鏡頭。人資發現這位工程師的 LinkedIn 設定為不公開,且沒有把 Canopy 列入當前的工作。後來經工程師的「前」雇主證實,他還持續在那裡工作。

疫情使人開始反思工作意義:嘗試新工作、拿回職涯掌控權

貝爾認為比起該事件更重要的是,正如某些評論提到,過度就業是資本主義體系下,勞工受到剝削的反抗。

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大學艾維商學院(Ivey Business School at Western University)職涯管理執行董事凱瑟琳.乾德勒.克里克洛(Catherine Chandler-Crichlow)認同,金錢並不是驅使人們選擇過度就業的唯一理由。

她在接受BBC訪談提到,疫情促使人們開始深入思考工作的意義,並嘗試利用在家工作的契機,尋找一份可以真正投注熱情、使技能得到優化,並發展不同可能性的工作。例如專業金融分析師可能也喜歡寫程式或寫作,遠距工作使他們找到類似的工作機會,能善用這些技能。相較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為了謀生而身兼多職,藉由過度就業,「具備高度專業技能的工作者,在職涯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延伸閱讀:8 成的工作者都在自學新技能!他們怎麼學?學什麼?

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 in New York, US)研究工作與勞工(work and labour)的艾琳.哈頓(Erin Hatton)教授也提到,過度就業的現象,是一種對勞資關係中權力不對等的反擊。「一旦緊要關頭來臨,老闆隔天就能無緣無故地解雇我們。藉此(工作者從事過度就業)能稍稍奪回一點權力。」正如 overemployment.com 網站開頭寫到:「擺脫辦公室政治和裁員。相反的,改善心理健康並協商遣散費。」

員工投入過度就業 6 警訊

無論工作者選擇過度就業的理由,是在通貨膨脹的惡劣環境下,勉強維持生計或尋找財富自由的可能,又或者是對資本主義中,受制於勞方與資方權力不對等體系的反動,然而對企業來說,員工選擇過度就業可能會造成生產力低落、拖累團隊成員等負面影響。

因此,過度就業正考驗組織的領導管理能力。《富比士》(Forbes)分享 Canopy 執行長貝爾根據經驗提供的 6 個警訊,幫助企業觀察員工是否正過度就業:

  1. 錄取後未在LinkedIn上更新現職,且將個人資訊設為不公開。
  2. 沒有申請員工福利。
  3. 自動在會議中關閉鏡頭。
  4. 回覆Slack等團隊協作軟體或電子郵件的速度很慢。
  5. 經常遲到或在會議中缺席,而沒有任何解釋。
  6. 曾在非常大的公司工作——在那裡似乎更容易偷閒,並隱藏被分散的勞動力。

過度就業的議題,開啟組織重新檢視雇主與員工關係的契機。實施遠距辦公的組織,可以衡量各項目比重,找出可能正在過度就業的員工,及早解決問題,並盡可能與員工時常保持聯繫。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 Forbes, BBC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