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盧廷羲

員工橫跨 20 到 70 歲!三代接班的嘉新水泥,如何用 MBTI 解決世代衝突?


成立近 70 年的嘉新水泥,2014 年三代接班,張剛綸接任董事長、王立心接任副總經理。由於水泥獲利不如以往,他們展開轉型路,一面發展旅宿業,主導投資日本沖繩飯店 Hotel Collective;同時也投身健康照護事業,成立產後護理之家。
然而,嘉新在轉型初期遇到很多阻礙,內部溝通是最大挑戰。「公司從 20 歲到 70 歲的人都有,而且從傳統製造業跨到服務業,思維根本不一樣。」現任總經理王立心說,團隊成員之間經常出現誤解與衝突。
例如資深員工習慣上市公司體制,認為做什麼事都要遵循 SOP;但較年輕的員工經營飯店、月子中心,講求迅速反應,希望能即時回覆顧客需求,雙方認知就產生落差。
2018 年在因緣際會下,嘉新接觸 MBTI,管理層 30 幾人都做了這套性格測驗。「一開始大家還說,又是心理測試,半信半疑,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王立心說。她拿出當時做的量表,分享管理層的性格組成,其中有 5 位 ISTJ、4 位 ISFJ,以及其他各種性格。大家開始了解,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類型的人,關鍵是,別人天生的思考方式就和自己不一樣。
例如,現在開會時主管不再一味追求「發言速度」,因為有些人就是需要時間消化、思考,才能表達意見,而非在會議上偷懶。從管理層的改變,對公司氛圍有正面的影響,後來其他部門也想做 MBTI,公司也出資協助員工測驗。
王立心也體悟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協助補足以往較不擅長的地方。「像我是非常 I 型(introvert,內向)的人,但我被指派過擔任公司發言人,」面對法說會、記者會、採訪,她起初都非常焦慮,但慢慢對著鏡子練習,表達自己,也能漸漸習慣。
她認為,組織裡需要不同聲音,擁有多種性格的成員,是一件好事。 不過,企業也不一定要完全仰賴 MBTI,畢竟它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而非貼標籤,「我覺得還是看時機、看需求,像溝通有摩擦時,就很適合用這套測驗幫忙。」
王立心 Profile
1973 年生,美國麻省波士頓學院財經系、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2007 年加入嘉新水泥,現為嘉新水泥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