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攝影

AI Labs 創辦人杜奕瑾:善用數位工具協助敏捷思考, 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事

2023-01-07 採訪.撰文 高季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以下簡稱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表示:「我覺得可以很驕傲的是,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講 WFH(Work From Home,在家辦公)的企業。」早在 2020 年 1 月 COVID-19 疫情剛出現時,AI Labs 就決定讓同事領取口罩回家過年、在家辦公,當時口罩搶購潮還沒發生。隨後 AI Labs 在疫情期間敏捷開發出「臺灣社交距離 App」、「胸腔 X 光輔助診斷系統」等產品。

之所以能無痛轉換工作模式,杜奕瑾說:「資訊公司本來就善用資訊工具,不會為了一點小事,自己造一個輪子。」AI Labs 本來就使用 Google Meet 和 Teams 等會議軟體開會,用 Jira 等專案管理工具,流程管理、程式碼管理全部都在線上。

延伸閱讀:6 成員工盼能遠距工作!解放打卡限制、更彈性的組織,該怎麼做?

工作者要有能力過濾訊息,即時排定優先順序

現今工作者有數不清的數位工具可以選擇,但有時更多工具帶來更多干擾,反而影響工作效率。對此杜奕瑾則說:「工作的本質就是訊息會不斷進來,我們要有能力去過濾訊息、prioritize(確定優先次序)正在處理的事情。」認知到現在看到的目標,和明天看到的目標可能不一樣。「就像打獵,如果你覺得獵物不動,你往那邊跑,跑到時牠已經不在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修正自己的方向跟角度,一直到最大目標為止。敏捷式開發就是這樣,大家先訂定一個共同目標,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任務,把工作以一個時間為基礎,例如 2 星期一次的 sprint(衝刺),將任務重新排序。

來到人工智慧時代,例如 Midjourney 工具能按照使用者輸入的文本產生圖像,輸入「中世紀」、「歌劇院」,人工智慧會畫出一幅中世紀歌劇院風格的繪畫;ChatGPT 則可根據使用者輸入的資料產生回答,輸入「如何經營會員?」人工智慧會生成一篇煞有其事的文章,只是不一定正確。杜奕瑾認為目前人工智慧能模仿人做出很像樣的作品,但內容可能還是有問題,「人還是很重要,很多 insight、推理、論述,還是需要人的思考脈絡產生。」AI Labs 的其中一個方向,也是透過大量資料讓人工智慧從人類經驗中學習,開發工具取代例行事務,提升人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人工智慧提供實用功能,仍需要人類決定方向

目前不少企業會透過網路聲量、輿情調查來進行精準行銷,然而愈來愈多蓄意操作認知的社群假帳號,伴隨演算法讓仇恨與偏激情緒升級,企業若誤信人為操作的結果,可能導致決策失準。AI Labs 透過 AI 平台工具透明化各社群帳號的操作路徑,幫助使用者分辨帳號真偽,不被假資訊左右個人判斷。比如看到同一個帳號講了某信用卡壞話、又講了另一個信用卡好話,金融機構可以推測可能是某信用卡公司,並採取因應對策。

此外,杜奕瑾也使用 AI Labs 研發的資訊交流 App 迷音(Miin)閱讀人工智慧彙整各家媒體報導後,產製的新聞內容。相較過去從臉書接收國內外時事,能隔離情緒化字眼、避免情緒波動,更省下許多時間。

數位工具提供實用功能,最終掌控權仍在人類身上──AI 無法取代人類的推理與決策能力,就像聘用保姆輔助洗碗、打掃等日常家務,媽媽就能多與小孩互動、增進感情。「善用資訊系統,讓生活過得更有品質,花時間在有意義的事情。」是杜奕瑾面對資訊科技的態度。

延伸閱讀:新 AI 職業誕生!Gartner:未來 75% 企業需雇用「人工智慧檢查官」

杜奕瑾|1976 年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為批踢踢創辦人。曾為微軟(Microsoft)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首席研發總監,現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繼續閱讀 數位工作術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