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NVIDIA

曾遭霸凌、跳級完成高中學業…黃仁勳成為輝達 CEO 以前,是怎樣的人?

2024-01-17 編譯·整理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輝達推出的繪圖晶片(GPU)堪稱 AI 的引擎,隨著 AI 成為顯學,公司股價一路飆漲,現已是全球第 6 大公司。創辦人黃仁勳也因此成為 2023 年的話題人物,他 1963 年在台灣出生,他不只成就了市值破 1 兆美元的帝國,還是矽谷在位最久的執行長(30 年)。旁人曾形容他性格反復無常,連共事多年的夥伴仍會戒慎恐懼,而黃仁勳近期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訪談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而他所擁有的創業精神,在他的生命歷程中似乎都有跡可循。

延伸閱讀:輝達曾 2 度瀕臨倒閉,如何重新站起來?黃仁勳:我的生存意志,強過了想殺死我的人

無懼困境:在異鄉遭受霸凌,仍微笑面對

男孩掀起襯衫,展示自己的眾多傷疤,多半是被刺傷的 —— 這是黃仁勳和室友初次見面的場景。那年他 9 歲,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美國的舅舅家,而後被送往一間肯塔基州略有名氣的寄宿學校。事實上,那是一所宗教學院,輔導著許多問題學生,學校裡大多數的孩子出身於煙草農家,兄弟倆也被迫在當地的菸草農場工作。

黃仁勳雖然住校,卻因為年紀太小無法入學,必須到附近的公立學校上課。但這位留著長髮、身材矮小並有著濃厚口音的亞裔小子,在校園裡並不好過,上學途中要過一座河上的吊橋時,總會被同學惡意干擾,想驅逐他落河。黃仁勳除了遭受肉體攻擊,在宿舍還被要求獨自打掃廁所。黃仁勳形容,「那裡每個學生都抽菸,我想我是學校裡唯一沒有袖珍刀的人。」

他的老友回憶:「面對種種打壓,黃仁勳卻絲毫不受影響。」他甚至帶領孩子們去森林裡探險,好似能把困境當成挑戰賽,從中獲得樂趣。黃仁勳表示,當時學校並沒有輔導員可以協助,「你只能堅強起來,繼續前進。」他認為在美國這個機會之地,遭遇磨難是正常的,因此他努力工作,在霸凌中仍面帶微笑生存。

由於寄宿學校的室友是 17 歲的文盲,黃仁勳便教他識字,而室友則反教他臥推。為了鍛鍊體力並學會自衛,黃仁勳每天睡前都做 100 個伏地挺身,這樣的運動習慣也幫助他培養了專注力。

黃仁勳認為自己愈是在困境,愈能激發好想法,「當我感覺天快塌下來時,心情反而趨於平穩。」他解釋或許這跟他曾在餐廳工作有關,他說每個挺過尖峰時段的工作者都明白這感受。

對目標堅持不懈:靠努力獲得好成績、參賽機會和人生另一半

幾年後,他的父母移民美國才全家團聚,母親不會英文,仍然每天從書中挑 10 個單字讓兄弟倆學習。黃仁勳在高中名列前茅,跳了兩個年級,16 歲就從高中畢業。

在校期間,他參加了學校的數學、電腦科學俱樂部,同時還是桌球好手,為了存錢參賽,年僅 14 歲的他在桌球館擦地板打工,此幕被體育館老闆看見,投書到頗負盛名的《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寫道:「他是成績全 A 的好學生,而且對成為冠軍有強烈的渴望。」對比其他的焦點選手都出身優渥,黃仁勳全靠自己。

隨後他進入了奧勒岡州立大學就讀電機系,並結識了他的妻子 Lori Mills,黃仁勳對她一見傾心,但跳級加上亞洲面孔讓他更顯稚嫩,「我試圖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不是用我的長相,而是用我完成作業的本事。」在約 Lori 寫作業半年後,他們開始約會。

「我會在 30 歲時當上公司 CEO,」求婚時黃仁勳對 Lori 說道,而創立輝達的第一天,正是他的 30 歲生日。從成長、學業、比賽到愛情,他都抱著亟欲達標的心態,並努力實踐。

延伸閱讀:你會被 AI 取代,還是因此變更專業?黃仁勳:從輝達 3 個故事學成功

「你必須自我競爭,不然市場會先淘汰掉你。」

相信實踐勝過空想:零基礎創業,從失敗中學習

黃仁勳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待在矽谷。先在超微半導體(AMD)當了微處理器設計工程師,再跳槽到巨積(LSI Logic)(擔任工程師、市場行銷到總經理)。與此同時,晚上更在史丹佛大學攻讀碩士,那裡的學術環境十分鼓勵創業精神。

1990 年代初期,在個人電腦剛興起時,最常見的運用是學術運算、辦公室需求等,當黃仁勳告訴母親他要做「應用於電玩的 3D 繪圖晶片」時,母親卻說:「為什麼你不去找份工作?」但他認為電腦遊戲正萌芽,相關的娛樂價值還值得挖掘。當時,尚無確切的詞彙形容他將打造的產業,他只能夠描述「自己想做什麼」並實踐。

1993 年,他與其他兩位工程師創辦了合夥創辦了輝達。儘管當時 30 歲的黃仁勳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但另外兩人都認為,他學習速度夠快、已經準備好成為執行長。

他們希望能讓競爭者「green with envy」(編按:意思是嫉妒、眼紅,也因此 NVIDIA 的商標形似綠色的眼睛),因此命名公司為 NVision,不料這個名字已被一家衛生紙製造商註冊走,黃仁勳提議叫「NVIDIA」,由拉丁文 Invidia(同為嫉妒之意)演變而來。

「我永遠不會滿意,不管它是什麼,我只看到不完美。」

他回想創辦輝達的前半年,跟創業夥伴們聚在一起就是談觀點、講未來。黃仁勳沒有任何經商經驗,為了寫商業計畫,從書店買來創業相關的工具書,但他只讀了前 4 章,因為環境快速迭代,比起計畫,黃仁勳更相信執行力的重要,要從錯誤與經驗中學習,「如果我讀完那本同手掌厚的書,今天就不會有輝達了。」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er, JDSUPRA, VentureBeat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