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科技業不再是年輕人才首選!Google、微軟都下跌⋯⋯Z 世代最嚮往的產業是?


科技業的榮光正在消失?美國高中生榮譽協會(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的調查顯示,科技業不再是年輕世代的首選,包括 Google、Amazon 等的科技巨頭,正在愈來愈不受到愛戴。
美國高中生榮譽協會每兩年更新一次調查結果,最新數據顯示,Google 從過去的榜首跌至第 7 名,Amazon 則滑落到第 8 位,特斯拉(Tesla)更是降到了第 33 名;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也往下跌。
科技業的榮光正在消失!背後兩大因素:頻繁裁員、社會責任問題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分析,可能是兩大因素導致這個變化。首先, 科技業近年的大規模裁員讓年輕人開始質疑它們的穩定性。 大學生求職網站 Handshake 調查便指出,2024 年的應屆畢業生將工作穩定性視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也因此他們向科技公司投履歷的比例與 2022 年相比下降了 19%。
其次,科技公司在裁員過程中的不人道處理方式也影響了企業聲譽。許多年輕人對科技公司的社會影響力持懷疑態度,認為科技公司在散布假消息、助長仇恨言論和加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方面都有責任。
Z 世代新寵是醫療保健產業!穩定性高、富有社會價值都是誘因
科技業不再那麼受歡迎,而醫療保健產業正成為美國年輕一代的新選擇。
《富比士》(Forbes)指出,Z 世代不再熱衷於 Meta、Netflix、IBM 或思科等知名公司,而是將醫院和醫療保健組織視為最理想的雇主之一。原因是疫情讓年輕人認識到前線工作者的重要性,並激發了他們對醫療保健工作的興趣,且醫療保健行業的嚴重人手短缺,也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相比於科技公司時不時傳出裁員消息,醫療保健行業的工作穩定度更高,也更具備更高度的社會價值。 年輕人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感和成就感,醫療保健行業也滿足了這個心理需求。 調查結果也顯示,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選擇投身於醫療保健行業,成為醫生、護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
到政府部門任職、創業也受歡迎!年輕世代愈來愈重視什麼?
此外,政府部門也成為美國年輕世代的熱門選擇。Handshake 數據顯示,2022~2023 年間,申請政府工作的比例幾乎翻了一倍。美國高中生榮譽協會調查也顯示,FBI、NASA、CIA 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都位列前 20 名。雖然政府工作薪資和科技業無法相比,但 穩定性和工作保障仍吸引了大批的年輕求職者。
除了選擇穩定的職業,也有更多年輕人對創業產生興趣。根據 Handshake 調查,約 66% 的受訪者有興趣在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嘗試創業。許多年輕人已經開始進行各種副業,並希望未來能在創業,擁有自己的公司。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更實際,在嘗試創業前,會先選擇穩定的全職工作作為保障,確保有穩定的收入來支付生活費用,然後逐步過渡到全職創業。
不只美國,英國也有類似狀況!教育、公共事業等傳統工作崛起
科技業的光環正在消失,不止發生在美國,英國也有類似情況。
LinkedIn 報告顯示,英國的年輕畢業生也不再熱衷於科技業。教育、公共事業和政府行政等傳統行業,成為了新興的職業選擇。教師、講師等職位的需求量大,也擁有較長的假期和穩定的職業生涯。穩定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吸引了大量英國年輕求職者。
科技業不再是年輕世代的首選,反映了年輕人職業選擇觀念的轉變。無論是醫療保健、教育、政府工作還是創業,都展現了年輕一代對於穩定、社會意義的心理需求。隨著科技界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頻出,以往被視為保守的傳統工作,似乎又重新流行了起來。
最受美國 Z 世代歡迎的企業排名與變化
企業名稱 | 2024 名次 | 2022 名次 | 名次變動 |
---|---|---|---|
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 1 | 2 | 1 |
美國妙佑醫療 (Mayo Clinic) | 2 | 7 | 5 |
美國健保服務 (Health Care Service Corp.) | 3 | 14 | 11 |
當地醫院 (Local Hospital) | 4 | 1 | -3 |
聯邦調查局 (FBI) | 5 | 6 | 1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 6 | 12 | 6 |
谷歌 (Google) | 7 | 4 | -3 |
亞馬遜 (Amazon) | 8 | 5 | -3 |
蘋果 (Apple) | 9 | 8 | -1 |
迪士尼 (Walt Disney Company) | 10 | 10 | |
中央情報局 (CIA) | 11 | 19 | 8 |
亞特蘭大兒童醫療中心 (Children’s Healthcare of Atlanta) | 12 | 23 | 11 |
紅十字會 (Red Cross) | 13 | - | |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14 | 18 | 4 |
Netflix | 15 | 11 | -4 |
微軟 (Microsoft) | 16 | 13 | -3 |
達美航空 (Delta Air Lines) | 17 | 34 | 17 |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 18 | 24 | 6 |
Meridian Health | 19 | 33 | 14 |
任天堂 (Nintendo) | 20 | - | |
夢工廠動畫 (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 21 | 17 | -4 |
SpaceX | 22 | 9 | -13 |
美國空軍 (U.S. Air Force) | 23 | 29 | 6 |
環球影業 (Universal Studios) | 24 | 26 | 2 |
福來雞 (Chick-fil-A) | 25 | 32 | 7 |
Spotify | 26 | 3 | -23 |
為美國而教 (Teach For America) | 27 | 47 | 20 |
目標百貨 (Target Corp.) | 28 | 45 | 17 |
美國國務院 (U.S. State Department) | 29 | 28 | -1 |
索尼 (SONY) | 30 | 21 | -9 |
耐吉 (Nike) | 31 | 20 | -11 |
星巴克 (Starbucks) | 32 | 16 | -16 |
特斯拉 (Tesla Motors) | 33 | 15 | -18 |
熊熊工作室 (Build-A-Bear Workshop) | 34 | 58 | 24 |
參考資料:NSHSS、Business Insider、Fortune,Forbes;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