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Ai

過度控制也是一種霸凌!主管如果出現這 6 種行為就「踩線」了

2025-03-28 撰文 莊彙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下午在做什麼?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摸魚!」小豪今天遠端辦公,接近傍晚時經理的訊息突然映入眼簾,試圖打破沙鍋問到底:「報告交了沒?如果沒準時交,我就在公司社群公告!」

你也有過被監控的感覺嗎?新冠疫情過後,遠端或混合辦公的工作模式逐漸融入工作者的日常,通常公司會嘗試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和溝通機制,但有些機制可能會有過度監控的爭議,比如要求下載軟體以追蹤員工電腦,甚至設下「工作時間視訊、打開鏡頭」等規定,讓員工感到隱私被侵犯。

這種對員工每個細節的過度監控,就是「微管理」(micromanagement)。

延伸閱讀:規定每天進公司,是剝奪員工的正常生活!岸見一郎:無法被信任的主管,見到面也沒用

事事控管、放大錯誤,會讓員工不清楚自身價值

《富比士》(Forbes)的文章〈Is Micromanaging A Form Of Bullying? Here Are 3 Things You Should Know〉指出,微管理本質上是想控制他人的一種行為,因此員工會感到被剝奪權利,心理健康也有可能會惡化。

微管理的背後,是缺乏信任引發的過度控制,主管開始介入隱私、侵犯個人界線,就容易形成有毒的工作環境。當員工開始覺得權利被剝奪,甚至受到羞辱、冒犯,就可能構成職場霸凌。

《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針對24個國家、約1200名員工做線上微管理調查,超過2成的人表示,主管會在遠端評價他們的工作成果,有1成會被主管密切聯繫來監控任務,比如每半小時問一次進度。

整體來說,前述《富比士》的文章提到,有將近8成工作者曾被微管理過,7成的人表示這干擾了他們的工作表現;文中認為,微管理者往往會吹毛求疵、放大同事的錯誤及弱點,而不是表揚員工的成就和努力,認為這樣就能提高員工生產力。

微管理會讓員工們害怕在沒有上司批准的情況下做任何事,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也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在哪。就結果而言,無論是出自好意或惡意,其結果和職場霸凌導致的情況非常相似。

不敢拒絕、不願製造衝突,等同將「決定權」交給他人

職場上侵犯到他人界線的情況,不只是出現在微管理,舉凡同事在非工作時間內發送訊息、或是高層強迫參加工作以外的社交活動,都可能面臨「踩線」問題。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指出,有時候對方會以「善意」為由,使你被迫犧牲自己的時間。例如,同事趕著下班去接小孩放學,希望你能在下班前幫忙解決某個任務,並說「做好這件事,或許可以在主管面前加分。」

一開始,你可能會基於同事情感,而選擇協助;後來同事再度請求時,就會覺得自己只要忍耐一下下就沒事了,進而妥協。但是當你一回神,卻發現個人生活已經遭受嚴重侵犯,而對方也沒有要調整他的工作安排,甚至會開始要求更多;如果不以保護自己為優先,一味因為別人的事而消耗精力,就可能搞壞身體。

延伸閱讀:被新進員工反咬,教會我的一課:主管別太相信「人性本善」

書中提到,界線遭到侵犯的背後,來自於你的「決定權」遭到剝奪。

一開始,也許是因為你不想製造衝突,但不敢或不願拒絕別人的同時,就是將決定權無條件交出去。因此,建議你可以從小事開始,將決定權拿回來,比如要聚餐,率先提出要吃什麼,營造自己是「做決定的人」的印象。

除此之外,也可以製造「鯊魚之籠」(shark cage),試著稍微與對方起衝突(不需要決裂),製造人際關係的緊張和對立,讓對方知道你有底線、原則。

比如跟對方反映:「今天和你討論工作就消耗了半天時間,我沒辦法做事」,或是遭到貶低時,發怒表示:「你這句話太超過了!」之後再冷靜地向對方道歉,修補關係;反覆使用,直到對方了解你的底線。

109.jpg6種不自覺會侵犯隱私的管理行為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