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TikTok

聽不懂就放空?「Z 世代凝視」掀討論,主管該怎麼解讀年輕人的死魚眼?

2025-07-23 數位時代 陳建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新聞系教授潔西卡.麥多克斯(Jessica Maddox)在課堂上提問時,時常看到講台下學生面無表情的茫然神情後,讓她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催促學生回應。當時她還不知道,這種年輕人時常出現的死魚眼已經被稱為「Z世代凝視」(Gen Z Stare),成為 Z 世代與老一輩間的最新代溝。

隨著越來越多 Z 世代進入職場,許多與這些新鮮人共事的員工或主管發現, Z 世代在面對意外的要求、被告知原先不知道的事情時,有時會彷彿時間暫停般僵住,沈默不語露出茫然無措的眼神,讓對方不知道如何應對。

Z 世代凝視被批評是一種缺乏社交能力、心不在焉甚至冷漠的神情。這種現象如同過往掀起討論的安靜離職、咖啡打卡一樣,被認為是 Z 世代被觀察到的最新趨勢,並在 TikTok 等社群平台上引發熱烈討論與爭議。

在 TikTok 上,#genzstare 的標籤已經有超過 4,000 部短影音,有的影音內容是情景模擬他們遭遇的 Z 世代凝視,而有的則是以 Z 世代角度進行討論,部份熱門影片甚至獲得上百萬次按讚。

延伸閱讀:重返辦公室後遺症?Z 世代「裝忙」指南瘋傳,他們在想什麼?

為什麼會有「Z 世代凝視」,遠端社會讓人不懂面對面社交了?

但為何 Z 世代會露出這種茫然的神情?又或者,這真的是Z世代才會有的狀況嗎?

一部分或許與 Z 世代的成長環境有所關聯。Z 世代可說是數位原生世代,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在社群平台花費的時間可能比實際交友、與人互動的時間更長,並且更為習慣隔著螢幕社交,這導致他們培養出與以往不同的溝通方式。

再加上,前些年橫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眾多 Z 世代被迫在家遠端上課、辦公,電腦螢幕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使他們在關鍵的成長階段缺少了線下的社交相處,進而不擅長與人面對面互動,應對意料外或不情願的要求,彷彿當機呈現手足無措的狀態。

麥多克斯就表示,她注意到當結束疫情封鎖、學生重回校園後,這種情況變得更為嚴重,向學生提問時,「沉默的時間越來越長。」

remote work
遠端上課、遠端辦公的環境,被認為是導致Z世代員工不擅長面對面互動的一大原因。
Simon Abrams on Unsplash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Z 世代凝視」呈現的是年輕人與老一輩間的價值觀差異。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蘇西.維爾奇(Suzy Welch)指出,她在問卷調查中發現,Z 世代對「成就感」的評價非常低,15 個價值觀中僅排在第 11 位。

而「Z 世代凝視」便是面對工作中各種要求常出現的表情。「他們很少用言語回應,如果表情會說話的話,它可能在說:『老闆,別把你的成就感強加給我。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生活中少點你這種賣命工作、贏家通吃的廢話。』」

Z 世代反駁:只有遇到蠢事,才會擺出死魚眼

不過,在 Z 世代看來這種指控可能太過誇張。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 有許多自稱是 Z 世代的網友就出面捍衛自己的名聲,例如有人就強調,他只有在面對無意義的要求時,才會露出這種神情。

「Z 世代凝視只是我們面對愚蠢行為的反應。」 有網友在短影音的留言中如此表示。

水牛城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麥克.普林(Michael Poulin)也聲稱,自從執教鞭以來,他注意過無論哪一世代的學生都露出過「Z 世代凝視」,這絕非現代年輕人獨有的問題,任何年代都會有不擅長目光接觸、社交互動的人。

不過他推測,Z 世代的狀況可能又更為嚴重一點,社群平台上已出現集體抱怨 Z 世代的現象,或許是許多人感同身受的問題。

延伸閱讀:連燈泡都不會換,每年花 5 萬元消災!生活技能為何成為 Z 世代的痛?

「Z 世代凝視」代表著更深的世代鴻溝

儘管 Z 世代凝視就像是老一輩從來沒有缺席過的「一代不如一代」抱怨,有專家強調,若是輕忽了 Z 世代凝視背後代表的世代差異,可能會在職場上造成不良的後果。

《富比士》指出,高階主管培訓機構 Vistage 研究長喬.加爾文(Joe Galvin)強調,Z 世代凝視很容易被解讀成不投入、不感興趣甚至是一種挑釁,被認為心不在焉、沒有專心。這不僅僅只是一個網路流行詞彙,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加爾文建議,主管不要草率下結論判斷 Z 世代員工,而是應該認真檢視自己如何解讀員工行為,「團隊成員真的缺乏敬業精神嗎?還是主管仍在用過時觀念評判員工的參與度?」並且主管需要時時自省,是否著手建立一個鼓勵不同風格、不同世代員工都能開放溝通的環境。

不過普林樂觀認為,Z 世代凝視的問題會隨著時間解決,「Z 世代會逐漸擺脫這種狀況,因為人們會持續進行面對面互動。他們會有更多當面互動的機會,並體驗到參與或不參與的結果。」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