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源

AI 轉型不是為了省成本,別再說「可少聘幾個人」!陳來助:頂層思維決定成敗


午夜的辦公室裡,螢幕的冷光映照著一張疲憊的臉。AI 正在幾秒鐘內,生成一份可能需要花費數天、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市場分析報告。從文字、影像到聲音;從基礎的溝通信件、到複雜的策略簡報,一切都在近年變得簡單了起來。
這個場景,是許多工作者內心深處的「AI 陰影」。我們被告知這是一個效率的奇蹟,是一場生產力的革命,卻禁不住在夜深人靜時反覆詰問:當機器學會了我的思考、我的寫作、我的分析,甚至我的創意,那麼,我長久以來累積的專業與價值,何去何從?
在這波以「效率」為名、朝著「少人化」奔湧的浪潮中,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前友達光電執行長陳來助思考的,不是如何削減人力,而是如何提升「人的價值」。
「導入 AI,不是為了可以少人,而是因為有了 AI,你的員工會更有價值。」
真正的 AI 轉型,是顛覆性的流程改革
與前一波數位轉型浪潮不同,這一波生成式 AI,徹底顛覆了遊戲規則。
「以前我會說,沒做數位轉型趕快做,但現在我會說,如果沒做就算了,趕快做 AI 轉型。」
陳來助在《經理人》與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攜手舉辦的 100 MVP 同學會指出,多數人對 AI 的理解,仍停留在需要龐大數據、複雜演算法的「工程 AI」。但真正能為企業帶來顛覆性創新的,是人人可用、處處可見的「流程 AI」。
流程 AI,指的正是能融入日常營運,優化行銷、人資、財會、研發等各部門工作流程的 AI 應用。像是會議記錄這類多模態的資料,只要能變成數據,就能做 AI 轉型。
也就是說,轉型的起點不再是資訊部門的機房,而是企業內部的每一場會議、每一份報告、每一次客戶溝通。
這也正是 AI 轉型與數位轉型最大的不同:數位轉型,核心是資訊部門;AI 轉型,核心則是「知識萃取」。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是那些在資深員工腦中,經過十年、二十年淬煉出的專業知識與「眉角」。
以往,這些隱性知識極難被傳承與複製,但現在,AI 成為了萃取這些寶貴知識的最佳工具。當 AI 轉型的定義從「技術導入」轉變為「知識萃取與流程創新」時,這就不再只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公司 DNA 的轉型。
老闆,請跳下來做!「頂層思維」決定 AI 轉型成敗
聽起來,門檻變低了,這是否代表企業能放手員工自由發展?
答案恰恰相反。陳來助強調,AI 轉型成功的兩大關鍵,一是「底層革命」,也就是 AI 工具的普及與易用性;但更重要的,是「頂層思維」。
「老闆一定要跳下來做,因為這次 AI(帶來的)是流程創新。」陳來助觀察,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必然親自定義 AI 在公司扮演的角色、擘劃流程創新的藍圖。
新呈工業的 AI 轉型便是一例。董事長陳泳睿想的,從來不只是採購一個昂貴的工具,而是親自從一線流程思考,如何打造一個平台,讓員工無論是經由語音口說、手寫筆記,都能輕鬆地將知識萃取、彙整到公司的資料庫中。
為什麼老闆親力親為如此重要?因為這次的改變,影響的是企業最根本的「商業模式」。若沒有由上而下的策略指引,員工的自發探索可能發散而零碎,無法匯聚成推動組織前進的巨大動能。「一定要開始想,誰來定義 AI、誰來定義流程,才會把組織往對的方向推。」
陳來助提醒,過去導入新工具,員工不用,頂多效率不彰;但現在,當競爭對手用 AI 產生數倍的效率差距時,將直接衝擊企業的生存。
從會議切入、讓全員有感,人才就會自己 AI 轉型
不過,再宏大的頂層設計,若無法讓基層員工「有感」,終將淪為空中樓閣。這正是許多企業導入新科技時,最常面臨的阻力。員工也會問:「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是不是又要增加我的工作負擔?」「AI 省下了我的工時,我是提早下班,還是要去做更多事?」
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AI 帶來的好處,是降低勞資隔閡的一大關鍵,陳來助的建議是從「會議」做起。
他指出,很多公司花了約 20% 的時間在開會,但會議記錄大概遺漏了 70-80% 的內容。不僅耗時,也錯失了保留許多知識的機會。
於是,他要求所有會議都必須有逐字稿。一開始大家或許會有些不習慣,但當這些逐字稿被匯入 AI 系統後,效益開始浮現了。員工透過 AI 分析,發現到自己過去在會議中忽略的重點、跨部門討論時未曾連結的觀點。AI 彷彿一雙鷹眼,幫助他們看見過去看不見的盲點,這就是「AI 知識管理」的威力。
「當員工發現『原來這對我這麼有幫助』,他會變得比你更積極,他會自己 AI 轉型,你不用一直要求他。」
陳來助提醒,AI 轉型的策略核心,便是要讓員工覺得用 AI 很有價值。當 AI 不再是監控者或取代者,而是賦能者與得力助手時,員工的抗拒自然會煙消雲散。
陳泳睿也是同樣的理念,他一心打造知識管理平台的初衷,就是透過 AI 來幫助同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連剛進公司的新人,都能感受到工作很順暢,自然就會更願意留在公司工作。」
給主管的忠告:這樣講話,難怪員工不甩你、轉型轉不動!
企業導入 AI 的最終目的,不是擁有一套先進的系統,而是擁有一群善用 AI、提升個人價值的「超級員工」。
當 AI 能將員工從繁瑣的庶務中解放,讓他們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策略性的思考;組織能透過 AI 萃取資深員工的智慧,加速年輕同仁的成長;部門間的知識壁壘能被 AI 打破,促進整個組織的協作與創新,企業的競爭力,就有望迎來指數級的躍升。
AI 轉型的核心,始終是「人」。
因此,身為領導者,下一次當你站在員工面前,請收起那句「有了 AI,我們可以少聘幾個人」。請換一種說法,一種更能點燃團隊熱情、凝聚組織向心力的說法:
有了 AI,你們每一個人,都會變得更有價值。因為有了人才,才會產生數據與資料,AI 也才有東西學習。
核稿編輯:王宥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