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今周刊

連烤雞也點得到!Uber Eats 為何花 4 年、測試上百次也要跟好市多合作?

2025-09-22 今周刊 曹悅華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登台即將邁入 10 年的 Uber Eats,在外送競爭白熱化下,積極開發合作店家,豐富平台品項,近期更打入好市多,壯大生鮮版圖,以差異化服務避開價格戰陷阱。

打開應用程式 Uber Eats,輸入地址,眼前瞬間展開一座城市的味覺地圖,從米其林小吃到巷口鹽酥雞,選好下單後,就能坐等待食物或食材送達。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早已成為日常。

「我們在 7 月達到 10 億趟次里程碑!」Uber Eats 台灣區總經理李佳穎上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地宣布好消息。「全球僅有極少數市場能達到此成績,以每月單量來說,第一多是紐約,再來就是台北。」她語帶自豪。

Uber Eats 明年即將邁入第 10 年,僅花 10 年就讓台灣站在世界之巔,李佳穎認為是來自台灣市場的三個特質:台灣消費者追求便利、外食文化豐富、機車密度高。李佳穎分析,台灣的超商密度僅次於韓國;人口跟澳洲相當,商家卻是澳洲四倍;加上台灣是世界上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提供有利於外送的環境。

延伸閱讀:AI 時代,你還剩什麼無法被取代?UBER 故事的反思:高薪職務都重視一大能力

納入好市多 拓展生鮮商機

10 億趟次的背後是,「合作超過八萬家餐廳、突破一億個品項;累計上百萬名會員,每兩個顧客就有一人是會員;擁有超過 8 萬名外送員,是業界之最。」李佳穎細數 10 年之功強調,透過委外調查顯示,Uber Eats 光是在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9 月,就為商家創造超過 155 億元收入,並為台灣外送生態圈創造 860 億元經濟產值。

然而,李佳穎深知,品項豐富度是外送市場的決勝關鍵之一,即使已有 8 萬家合作餐廳,業務團隊仍必須不斷陌生開發,開拓店家。

台灣知名連鎖咖啡廳、CAFE!N 行銷長李威就透露,Uber Eats 在 2020 年主動找上門,希望豐富平台上的咖啡品牌。Uber Eats 也協同店家一起解決外送過程痛點,譬如,為了維持即飲風味,一起精進包材,從容易外漏的杯蓋到全面封膜。在加入 Uber Eats 後,讓店面業績在疫情間仍能維持七成水準。

「Uber Eats 是我們的好戰友!」李威認為加入外送系統,達到互補效果。在過去,早上到下午兩點是生意最好時段,加入外送則補足兩點後的空缺,同時又能將服務範圍拉到店面 3 到 5 公里之外。

接下來的 10 年,Uber Eats 固守既有地盤外,更大野心藏在生鮮布局上。「餐廳外送已行之有年,經營生鮮市場(含雜貨)機會更大!」Uber Eats 台灣即時零售總經理張祐欣認為。

事實上,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的最新 2025 年《外送大調查》也呼應張祐欣看法。調查顯示,用戶常外送的購買品項第一名是餐飲熟食,占比逾 8 成 5,第二名的生鮮雜貨則約 27%,雖跟第一名有很大差距,相較前一年度,則有 4%成長。

6 月底,Uber Eats 宣布攜手好市多(Costco),完成大型量販店的「最後一塊拼圖」。

「好市多真的是 Uber Eats 投入生鮮外送 4 年多以來最複雜的合作。」張祐欣首度還原雙方結盟的歷程,早在 2022 年開始接洽,直到去年底才定案,歷時 3 年就是為了克服兩大困難,一是首次採用「採買外送」,由外送員進賣場揀貨;其次,是食安問題。張祐欣透露,光是外送箱,就進行上百次測試,以確保熟食外送過程能通過微生物測試,「烤雞送到顧客手中還溫溫的。」他笑著說。

不拚價格戰 AI 加強服務

除了與各大量販業者建立合作,Uber Eats 也建置業內獨有、專為外送打造的超市「優市」,全方位滿足不同客群需求。李佳穎指出,優市主打少見的零食、特色飲料、高級海鮮等,以作為區隔,目前 11 家門市已達到損益兩平;今年前 8 月,生鮮業務也較去年成長兩成。張祐欣並預告,未來一到兩年,會將生鮮業務拓展到嬰兒用品及服裝。

延伸閱讀:每周提早2小時下班!Uber 導入 AI 的祕訣:找到「高影響力」切入點、善用第一性原理

然而,如何在併購富胖達(foodpanda,以下稱熊貓)失利後,還能克服對手不斷祭出的「價格戰」,成為 Uber Eats 最大挑戰。一名業內人士直言:「不打折扣戰是 Uber Eats 最大硬傷」。該人士觀察,熊貓比 Uber Eats 早四年進入台灣,市占比 Uber Eats 高,誘人的優惠也讓熊貓在中南部的使用度高於 Uber Eats。

「我們曾與對手(指熊貓)淪為價格廝殺戰⋯⋯,但那就像無底洞,遂決定喊停。」李佳穎說,2019 年 Uber Eats 推出會員制,比對手早了兩年。這一步棋證明「服務品質永遠勝過價格促銷」;而且由於會員具有黏著度,更有利於精準行銷,甚至方便導入 AI。

Uber Eats 確實也投入大量心力在 AI 運用,包括外送介面依飲食習慣客製化呈現、外送員的駕駛行為監控到改善餐廳菜單;也有超過七成訂單是使用智能客服,這些正來自數百個後台運作的 AI 模型。

李佳穎與團隊現在目標是在 2030 年時達成「Uber Eats Everyday」,亦即讓會員每月使用 Uber Eats 至少 30 次。原本寄望合併熊貓能更快達成,宣告破局後,「現在我們就多花點時間而已。」李佳穎說得篤定,她深信,Uber Eats 下一個 10 億趟次,已經在路上。

延伸閱讀/
好市多攜手 Uber Eats,非會員也買得到烤雞、氣炸鍋!看懂量販巨頭外送「超偏心價格」盤算
好市多亞洲區總裁張嗣漢也斜槓!引進籃球訓練機掀革命…4 台創每月 200 萬業績,NBA 明星球員也在用

(本文出自今周刊

繼續閱讀 策略 COSTCO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