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抱病上班,沒人會給你「乖寶寶貼紙」!Z 世代直呼:這不是敬業,是自私


過去那種歌頌員工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職場文化,似乎將劃下句點。一項針對 2000 名美國民眾的最新調查顯示,大眾對於「帶病工作」的態度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年輕世代中。這種過去可能被視為敬業、能換取主管讚賞的「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現在反而可能被貼上「自私」的標籤。
市調研究機構 Talker Research 調查發現,有 31% 的受訪者認為,帶著咳嗽、噴嚏等症狀出現在辦公室,不再是值得欽佩的榮譽勳章。事實上,大眾普遍認為抱病上班對職涯並無實質幫助,僅有 25% 的受訪者堅信此舉能給上司或主管留下好印象。
帶病上班很「自私」?調查:42% 受訪者認為會傷害人際關係
調查數據反應明顯的世代鴻溝。當被問及:如果有人明知自己生病卻仍堅持出席工作或社交場合,有什麼樣的感受?有 4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此人的關係會受到負面影響,在 Z 世代和千禧世代中尤為強烈。在認為彼此的關係會受損的受訪者中,高達 64% 的人會將這種行為歸類為「自私」。
這種觀念與過往職場倫理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普遍將抱病工作視為責任感的體現,但年輕世代顯然更重視健康與社交界線。他們認為,個人的敬業不應建立在犧牲團隊集體健康的風險之上。這種觀念轉變,意味著過去用來換取辦公室「乖寶寶貼紙」的行為,如今已演變成引發同事不滿與指責的導火線。
有趣的是,儘管同事間的觀感已然改變,但許多人抱病上班的壓力並非來自於老闆。調查中僅有 22% 的在職員工表示自己感受到來自雇主的壓力,因此在身體不適時仍須上班。
多數人之所以選擇抱病上班,主要原因為「已經接下工作」(28%),或是「無法承擔請假的經濟損失」(27%),顯示壓力更多源於個人承諾與經濟因素,而非企業的強制要求。
「防止病毒在辦公室擴散」已成為後疫情時代的職場禮儀
COVID-19 疫情無疑是加速這場職場文化變革的關鍵催化劑。高達 57% 的受訪者坦言,自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對於他人抱病工作的看法所改變。更有 70% 的人表示,與疫情前相比,他們現在對個人衛生和疾病傳播更加謹慎。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與病患接觸,已成為職場與社交場合的基本禮儀。
這種健康意識,也反映在辦公室的日常互動中。當有同事抱病上班時,高達 86% 的人會開始為自己的健康感到擔憂。這種擔憂不僅改變了人際互動,也延伸到社交習慣上。例如,29% 的受訪者表示,在社交場合中,對於取用自助餐、共享拼盤等共食方式感到不自在。人們對於共享食物的意願也大幅降低,雖然有 49% 的人願意與朋友分享食物,但只有 24% 願意與同事分享,而願意共享飲品的比例更是低到僅有 3%。
幸好遠距工作的普及,為生病的員工提供折衷選項。調查發現,高達 70%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在生病時需要參加視訊會議,他們會很自然地選擇關閉攝影鏡頭。既能參與工作,又不必擔心病容示人或傳播病菌,在維持專業形象與保障個人健康之間取得平衡。
資料來源:StudyFinds、NYPost、Inc.;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