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從高雄街邊店到百貨「月底業績救星」!集雅社如何用反電商策略讓營收 8 年翻 3 倍?

2025-10-29 數位時代 劉燿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家電通路市場自疫後消費力道持續低迷,加上電商通路為衝營收也積極搶佔客單高的家電市場,需求減少、供給多了競爭者分食,國內兩大家電通路——全國電子、燦坤已連三年營收衰退。

另外,據經濟部統計處,前八個月百貨年增率僅0.5%,然而在家電與百貨市場雙雙不景氣的條件下,位處兩者集合,有8成門市都在百貨商場的集雅社卻逆勢成長,今年前九個月繳出年增12.9%的成績。

家電通路年增率

1994年從發跡高雄,集雅社由董事長盧乾三從一家專賣頂級音箱的街邊小店,一路做到2017年掛牌上櫃,成為如今有近80家門市、國內第三大的連鎖家電通路,營收也在過去八年翻了近三倍,2024全年達新台幣46.4億元。

近3年即便家電市場艱難,集雅社營收卻屢創新高,去年稅後淨利更首度突破1.5億元。究竟集雅社是如何逆勢成長?

集雅社_2025-08-28_侯俊偉攝影_ (1) (1).jpg
集雅社營運團隊:左起集雅社營運長沈稚鎧、總經理謝舒閔、財務長何政鋒
侯俊偉攝影

高階家電撐起基本盤:主攻百貨族群、客單價是同業2.5倍

主攻電商與其他通路較難賣動的高階家電市場,是集雅社手握的一大利多。

台灣三星電子家電事業部通路暨產品行銷處長張家銘觀察,近年高階家電成長高於市場平均,以三星高階家電為例,近年平均皆有雙位數成長,其中能透過手機串聯、遠端遙控的智慧家電尤其受歡迎。「高階家電的消費者通常更願意嚐鮮這些新功能、接受度也較高。」

延伸閱讀:木地板「吱吱聲」回來了!24 小時書店如何帶動松菸誠品業績漲 7 成?

由於習慣在百貨通路選購家電的客群,通常較願意嚐鮮、消費力強,與高階家電受眾重合度高,銷售動能自然高於平均。以電視為例,據業界統計,集雅社銷售電視的客單價,是其他通路的2.5倍,集雅社營運長沈稚鎧也指出,65~80吋,甚至100吋以上大型電視皆為百貨店櫃的銷售主力。

且不只電視,台灣LG百貨通路經理陳俊宏也觀察,近年許多高階家電,都是先在集雅社走紅成為爆品,例如洗乾衣機一體的洗衣塔、可移式無線螢幕閨蜜機,還有電子衣櫥。「去年改版的第二代電子衣櫥,預購期間集雅社一家通路就先賣了破千台,是全通路之最。」

即便有通路屬性加持,真正讓集雅社近年繳出雙位數成長的動力,是自2020年以來的持續轉型。「近幾年我們幾乎所有決定,都是反電商而行的。」集雅社總經理謝舒閔指出,近年集雅社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將原本以品牌做區隔的櫃位,打造成多品牌匯聚的一站式服務通路,並將門市人員重新定位成「家電規劃師」。

集雅社_2025-08-28_侯俊偉攝影_ (4) (1).jpg
集雅社每位店員都是「家電規劃師」,不只需熟悉所有類別的家電,還要能按客戶需求推薦、搭配最合適的家電組合
侯俊偉攝影

從品牌櫃變「家電規劃師」:打破傳統櫃位制,一站式體驗掀買氣

之所以叫家電規劃師,謝舒閔指出是因為集雅社賣家電時,不像電商講求速度,比完規格就只能比價格,「我們會先去傾聽對方的需求。」

例如客人一進門,比起問消費者要挑什麼家電,規劃師會先詢問客人是因為搬家要汰舊換新,又或是兒女新成家需購置家電。

謝舒閔解釋,兩者差異在於,如果對方是為了新居而來,那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一台新的洗衣機,而是整套日常家事所需的智慧家電,如此規劃師能推薦的空間更大,也方便消費者一次採購所需。

然而要在百貨打造這樣的便利性,其實沒這麼容易。謝舒閔指出,過去百貨家電通路,多以品牌劃分櫃位,以便隨時調整業績不好的品牌。「但分散銷售風險時,也分散了客人」,消費者選購時只能一個個上門比較,常常買一項家電就要比到昏頭。

為解決消費者痛點,集雅社5年多前就與百貨溝通,試著擴大坪數,一次集合眾多品牌,讓客人一站比完所有考慮商品。由於集雅社長年擔任各大品牌經銷商,除了部分直營的國外品牌,幾乎所有進口家電大廠都有合作,讓集雅社成為最具整合底氣的百貨通路。

集雅社Dreamplaza.jpg
有別以往單一品牌約30坪的櫃位,近年集雅社在多家百貨開設80坪以上大店,一站式廣納多家大廠品牌,圖為今年7月開幕的Dream Plaza門市
集雅社臉書粉專

百貨最強救火隊:大店策略奏效,坪效與搭售率同步成長

集雅社實驗的第一站是2020年於高雄統一時代百貨重新開幕的門市。「該門市佔地近100坪是我們首次挑戰這麼大的櫃位,一開幕就開出比同期明顯成長的業績。」沈稚鎧分享一站式購足除了對客人有好處,也助於通路推銷搭售組合,例如客人買電視時,能順便推薦其他品牌的Soundbar(條形音響),藉此堆疊出更高的客單。

由於頭幾家嘗試改裝的門市業績亮眼,近年集雅社許多新門市,像進駐三井百貨體系的櫃位,以及今年在Dream Plaza、新光三越小北門店開幕的分店,都採用大店一站購足的規劃設計。有百貨業者直言,如今集雅社可是不少商場每到月底缺業績的救星。

延伸閱讀:走出營收腰斬低谷、超車 SOGO 成為天母霸主!大葉高島屋的逆襲三部曲

謝舒閔認為,銷售越高階的家電,通路越需要提供在價格、折扣之外的附加價值,例如完整的鑑賞體驗。絕大多數的集雅社店櫃都設有試聽室,只為供消費者現場體驗電視、音響的影音與聲光效果,此外,在集雅社街邊門市,甚至還會陳列百萬級別音響組合,並採用最頂級的隔音建材建造,好提供劇院級影音沉浸式體驗。

張家銘認為百貨通路的展示功能,在銷售旗艦級大型電視時至關重要,舉例來說,三星觀察到在有試聽室提供完整鑑賞的通路,旗下具備「抗反光真星黑」面板技術的高階電視銷售表現就明顯高於其他通路。

集雅社_2025-08-28_侯俊偉攝影_ (3) (1).jpg
集雅社在每間街邊店、多家百貨店櫃都設有專業試聽室,供消費者沈浸式體驗高階家電。
侯俊偉攝影

「不管是事前介紹、運送安裝到售後,我們真的花很多時間去傾聽客戶的心得跟回饋,甚至許多VIP會員我們幾乎是一對一下去做售後服務、了解使用狀況。」謝舒閔說道。

反電商套路考驗:抓緊金字塔頂端會員之餘,如何攻入大眾市場?

另外,集雅社也著手改革會員制度,抓緊高貢獻度會員的黏著度。2022年集雅社革新會員系統,依照貢獻度將會員分為一般會員、VIP會員以及最頂級的尊榮會員。謝舒閔指出集雅社會針對各級別舉辦相對應的活動優惠,其中針對邀請制的尊榮會員,集雅社甚至還會找來米其林主廚辦品酒會,以及各種尊榮音樂鑑賞活動。

集雅社觀察,比起過去會員平均一年只來通路個位數次,革新會員制度之後,現在會員平均回購率已達三成。

在多數家電通路轉向OMO整合與線上銷售的同時,集雅社選擇走出不同路線,以深化顧客服務與強化實體體驗為核心,重新定義通路價值。這一套「反電商思維」,讓它在高階家電市場維持成長動能。

但市場觀察,相較全國電子與燦坤兩大通路巨頭,目前集雅社量體仍小,未來隨著門市持續擴張,如何在維持高服務品質的同時,向大眾市場延伸,將成為集雅社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策略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