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麻愷晅
3 天解決問題、提前交貨!聯嘉如何用「想像不到的服務」征服歐美車廠?
分享
「我很喜歡做夢,Fanny(總經理黃昉鈺英文名字)每次都跟我說,『你又夢想這個,那我工作要一大堆了,支援你做夢。』」聯嘉光電(下稱聯嘉或英文簡稱 EOI)董事長黃國欣笑著說道。
聯嘉是台灣 LED 車燈模組及元件大廠,近 9 成營收來自汽車產業,最有名的客戶之一,是特斯拉(Tesla)。不過,訪談中,黃國欣確實更多地講述他對於跨足餐飲(2025 年 8 月成立極致餐飲集團)、布局 AI 自駕和機器人的規畫與想像。
當版圖愈勾勒愈豐富多彩,黃昉鈺便從旁溫和地補充,聯嘉現階段還是以汽車業為主,「剛剛講的多元經營,都會有短中長期要去投入資源,我們董事長跟總經理正好扮演 2 個不同的角色。」
所謂不同的角色,一個研發技術,一個開發業務;一個擘畫未來,一個務實執行,合力帶領聯嘉成為歐美日韓汽車大廠的重要供應商,更隨著美國密西根與墨西哥的設廠,在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與節能減碳上,成為客戶的關鍵夥伴。
其實黃國欣的經商之路,有順遂,也有挫折。1990 年代,他離開美國惠普(HP),返台創立國聯光電,第二年就打造出全球第三家具備量產超高亮度 LED 能力的廠商。2005 年卻因國聯被晶元併購,失去董座職位。
回到 1995 年創立、由妻子黃昉鈺執掌的聯嘉,黃國欣憑藉專長的 LED 技術,挑戰高門檻的車燈市場。擁有涵蓋光學、散熱等 6 大核心技術,讓聯嘉的產品最有競爭力。
當然,黃昉鈺的客戶開發功不可沒,她經常和團隊世界跑,早上拜訪完客戶,下午就寄出謝函、會議紀錄,有時還在拜訪其他客戶路上,先前拜訪的客戶就收到樣品。「小公司想打動世界大廠的心,絕對要做到很好的服務,而且是別人沒想到的。」而他們把服務做好到「客戶常開玩笑說,『不可能的任務,不用想別人,就找 EOI。』」
長年投入技術研發,黃國欣始終不忘思考應用端,「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才是研發,但產品賣不出去,會浪費資源,所以每天都在思考未來應用。」
2025 年 8 月,聯嘉轉型投資控股公司,計畫以控股平台推動 AI、餐飲等事業。成立 30 年的聯嘉,用堅實的研發能力和極致的待客哲學,說明了技術強、服務好,在哪個戰場都能發光。
做出全世界沒人做過的產品,成為客戶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Q:談談聯嘉和 LED 的淵源?
A: 董事長黃國欣(下稱董):我在惠普的時候,就在思考 LED 可以用到哪裡?早期我們發明 LED,只有紅黃光,就想過做車燈;後來又想如果有藍綠色,還可以做交通號誌燈。聯嘉一開始是把類似原理,用在做聖誕燈。
總經理黃昉鈺(下稱總): 其實我們也做過液晶電視 LED 背光,LED 有藍、白光之後也做照明,是台灣最早做,可是我跟團隊說,如果沒辦法像聖誕燈一樣,很快打進美國前幾大零售商,一定要停,因為沒機會,消費者會選品牌。很多東西你要評估, 有先行者優勢時,只要不影響根本,就趕快砸資源。 聖誕燈和號誌燈,我們提前看到機會,曾經做到全世界最大的 LED 聖誕燈供應商;全世界前幾大的 LED 號誌燈供應商,西班牙市占率超過 9 成;雷射筆(pointer)晚一點做,也做到過全台灣最大供應商。
Q:為什麼轉向車燈?
董: LED 有一個「壞處」,就是 10 年不會壞,市場就沒了,它的優點,也是缺點,競爭者是燈泡,價格便宜,怎麼比?號誌燈早期一個燈賣 1 萬塊,燈泡才 100 多塊,但燈泡一年就壞掉,耗電量高。
LED 在台灣風光過一陣子,後來幾乎都被中國打敗。LED 唯一能做的是 2 個產品,照明已經整個被中國拿去,另一個是車燈。我們 20 年前轉去做車燈滿辛苦,因為公司小,但是憑藉技術,現在幾乎是歐美日韓主要車廠的供應商。
總: 我們一直在想,公司怎樣才能永續?經過聖誕燈、號誌燈,發現市場起伏不定或競爭者慢慢進來,產品門檻都太低。
汽車業門檻高、歐美才是主流,英文要好、技術夠強,我看一看,亞洲公司裡,好像沒什麼競爭對手。
Q:獲汽車大廠青睞,技術強在哪裡?
董: 我在國聯做 LED 磊晶片,最大客戶是德國歐司朗(Osram),把它用在 BMW、Mercedes-Benz 車燈。我們比歐司朗了解 LED,聯嘉當然能做車燈。雖然台灣好多廠商想做,真正做得好的,還是只有聯嘉,因為 我們是從晶片開始,包括封裝,做客人想要的車燈,當它的 solution provider(解決方案提供者) 。
總: 早期大家認為 LED 燈一顆一顆,才能凸顯跟普通燈不一樣,後來 LED 燈走向消費性,大家又想要它均勻亮麗。大概 2011 年,我們設計與生產的道奇 Dodge Charger 車尾燈,在車後面像一個大眼睛,連福特(Ford)都跑來問我們,怎麼做的這麼均勻漂亮。
董: 我們本來打不進通用汽車(GM),就是因為它需要 UniFlex 這種技術,給了 4~5 家公司,沒人達到要求,我們不到一年就給出產品,它才接受我們。UniFlex 要細、長、薄,還要均勻、能彎曲,因為車子不是四四方方的,要繞著車體跑。雖然現在有的抄我們的技術,也有人發明新技術,但是我們的技術最有競爭力,LED 用的最少,最省電。
Q:特斯拉訂單又是如何到手?
總: 把車燈做到很均勻,厚度還是有 10~15 公分,我們跟研發討論,車愈來愈小、愈輕,要不要開發比較薄、一樣漂亮的?這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想辦法做到 5 公分。正好特斯拉開發電動車,要求尾燈最厚的地方 3.5 公分,最薄 2 公分。那慘了,全世界沒人做過,很多大廠送件,都沒過關,會明暗不均勻。
董: 我們的利基是垂直整合,有 6 大核心技術:光學、散熱、機構、電路、LED 封裝,加上軟韌體,是我們跟別人很大的不同。我們的 LED 模組要做成很特殊、很薄、發光角度等等,都可以自己設計。事實上,有的是從晶片一開始就要設計,買現成的容易受限。而且,LED 元件要賣到車廠,必須經過約 3 年半的認證,不是馬上能用。我們隨時都可以開發自己的元件,再送去認證,省掉那 3 年多時間,就有辦法打敗別人。
提供想像不到的極致服務,小公司也能打動世界大廠
Q:有了技術,怎麼找到客戶?
總: 決定進軍汽車市場,我覺得,公司已經比別人晚成立,一定要 go big。我就帶著皮箱跟團隊,拜訪全世界前幾名的車燈廠。每一家拜訪完才知道,原來客戶要這個,我們想都沒想過,馬上傳 email 回來,團隊立刻做。
客人發現,早上跟我們開完會,下午就收到謝函,還把會議紀錄、客戶要求的東西,整理成待辦事項和交期時程;甚至我們還在歐洲拜訪其他客人,先前拜訪的客戶已經收到樣品。客人覺得我們很敏捷,可以跟這樣的供應商試試看。所以我常跟團隊說, 一個小公司想要打動世界大廠的心,絕對要做到很好的服務,是別人沒想到的。
像海拉(HELLA,汽車照明與車用電子系統供應商)這個客戶,就努力了 7~8 年,才拿到第一個訂單。我當時想,攻下海拉,等於宣告連海拉都認證 EOI,絕對不能放棄。
可是,我要拜訪總部時,對方一直說不需要新供應商。後來發現海拉在中國設新廠,我就到北京拜訪他們的採購,對方把我轉介給海拉在中國的最高主管,我順勢爭取對方參訪我們的深圳廠。那次拜訪很成功,他後來跟總部推薦,說找到一家在中國有廠的台灣公司,叫 EOI。等我們終於去到德國,採購高管還說,「哎呀,妳幹嘛從中國,就直接來找我們。」
攻汽車業非常非常辛苦,可是就是因為門檻高, 對大家都困難,我們會想到一些辦法,掌握每一絲希望,尋找還有什麼 gap、還有哪些機會 :德國不要,那我攻中國⋯⋯點點滴滴,學很多。
Q:聯嘉早期幾乎是總經理帶頭衝業務?
總: 高階主管自己跑的好處是,可以很快做出判斷。我跟潛在客人開完會走出門,如果聽到 2 句話,就代表會議成功。第一句話是,「 太晚認識你們了,早一點來多好。 」這代表客人需要我們,我找對客人了。
第二句是,「 可不可以跟你要簡報,我想要傳給我們的高管、品保⋯⋯。 」我在做訓練時,常跟我們業務主管說,每次拜訪客人,如果我沒跟去,要用這個當目標。
Q:這樣的敏捷精神如何在組織擴散?
總: 我常講,人家有歐司朗、日亞化學(Nichia),為什麼要給 EOI 一個 20 億的公司機會,還來自台灣,有地緣政治上的風險?甚至最後把 EOI 變成最重要的供應商?
那就是 一定要讓客人覺得,有了你,增加了他的競爭優勢,幫他很多忙,實現他很多願景。 其實客人經常給我們一些不可能的任務,我們一次一次都做到,連客人也開玩笑說,不可能的任務不用想別人,就找 EOI。
我們碰過要 3 天內幫客戶解決問題的案子,精算到扣掉飛機時間,還剩幾天、甚至小時,再盤點手上資源,想好備援計畫,因為任何一段脫節就失敗。後來客人買下新公司,新公司想用原本的供應商,客人堅持訂單給 EOI。
多年前也有西班牙號誌燈客人,為了搶案子、趕交期,決定自行花費 250 萬台幣走空運。同仁說,反正錢是客人出的,我說,「不可以有這個觀念,全世界的資源都是一起的。」後來發現,這就是 ESG。最後,我們提前 5 天給客戶,幫客戶省下那筆錢。
我們做這些事,純粹是幫客人著想,沒有其他預期。經營公司就是一個社會大學,你要給員工很正派的觀念。工作很多,每家公司都有優缺點,我們要找的就是有相同理念的領導者和員工,大家自然有默契、有互信。
專注研發以維持技術領先,打造難以複製的競爭力
Q:快速精準的服務,也要技術配合到位?
董: 我們的分析和檢測能力很強,像 LED 做成車燈,要遵循交通規範,我們就有光學實驗室,廠內即時分析。送到外部單位,大概要3周,甚至超過一個月,我們一天就解決。客人說,車燈為什麼不亮?我們可能 3~5 天就分析出原因。
最重要的是研發團隊的投入度,還有對 LED 的專業度。我們有 100 多個工程師,即使海拉有 1000 多人的研發團隊,要做新的 LED Display,還是找我們,變成類似 ODM 的研發中心。通用汽車最貴的電動車,外部所有燈也找我們設計加量產,以往會分給 3 家,分散風險。
總: 我們是 Tier2 供應商,幫海拉這樣的 Tier 1 供應商做模組,現在通用、福特每年都會問,你們有什麼新東西、專利,要不要來簡報?所以我們變成 Tier1.5,介於 Tier1 車燈廠和 Tier2 模組廠之間, 車廠會說,不管是哪個車燈廠得標,裡面的光源模組一定要跟 EOI 合作 ,就是看上我們能夠提出敏捷和高 CP 值的解決方案。
Q:聯嘉未來的成長動能?
總: 目前為止,聯嘉主要收入中,來自汽車業,占大約 90%。我們曾經合作過的車廠超過 45 家,現在長期合作的應該是 10 幾家,高度集中在北美市場,以歐美車系為主,也有一些日韓車系。
董: 未來的重點之一是頭燈,頭燈單價高,技術比較不複雜,有機會做到尾燈的 5 倍營收。另外,一定要思考未來,所以我們已經結合 LED 專業及號誌燈產品,開始布局 AI 自駕和機器人。
總: 不管是開餐廳(EOI 極致餐飲),應用 LED Display 營造沉浸式體驗和娛樂效果,或 AI 應用,董事長都會一直思考多元應用,我覺得確實需要有人持續創新,但我會提醒他,「你要注意喔,先把本業顧好」。所以他要開發新領域,我會評估可行性跟資源,決定做,就做到最好。
董: 研發很重要,也最花錢,做出來的產品不能賣,研發就是浪費。畢竟是做企業,研發出來的東西,要跟全世界相同產業的公司去競爭。不過,我始終相信,做任何東西,別人沒做過的才是研發,其他就是只是 reverse engineering(逆向工程)而已,就抄別人。研發一定要想出別人沒想過的東西,所以我天天都在想,一定要思考未來。
董事長 黃國欣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士、台灣大學機械材料所碩士、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1993 年返台創立國聯光電,被譽為「台灣 LED 教父」。2005 年離開國聯,現為聯嘉光電董事長。
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才是研發,但研發很花錢,所以每天都要思考未來應用,避免浪費資源。
總經理 黃昉鈺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士、美國芝加哥德保爾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台灣大學 EMBA 商學碩士,目前在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攻讀產業博士班。自 1995 年起擔任聯嘉光電總經理,帶領公司跨足全球汽車 LED 市場,3 度蟬聯由亞洲企業商會舉辦之亞太傑出企業獎(APEA)的「卓越企業領袖獎」。
聯嘉光電
1995 年成立,全球前 3 大 LED 號誌燈供應商。2002 年轉攻汽車業,投入 LED 車用照明模組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在美國、墨西哥皆設廠,客戶包含特斯拉(Tesla)、福特(Ford)、BMW等知名車廠。2024 年營收 55.41 億元,車用 LED 產品營收占比近 9 成,2025 年轉為投資控股公司。
Dos
1|持續探索新應用,把握先行者優勢 。
2|站在客戶立場,提供出乎意料的服務。
3|產品容易被別人複製,就用專利跟對方合作。
Don'ts
1|只要你教得好,任何人都可以教,沒有所謂很聰明很笨。
2|不做讓員工無感的企業,要做讓員工感到驕傲的企業。
3|沒有研發,就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