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好的領導者,說話會為你「留面子」!主管可以給回饋,但不能傷人自尊

2021-05-19 管理顧問 胡孟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領導者要做什麼?」讀者大概會想:「嘖,他們領導啊!不然怎麼叫他們領導者!」呃,我能說什麼呢?你們想的再正確不過了。

最棒的領導人因為自己的作為而成功時,心裡是什麼感覺?任何成功管理過一群人的領導者,無論對象只有一個小辦公室,或是《財富》雜誌全球 500 大企業,他們都知道真正的領導者所做的,遠超過指示別人做事:不僅要關注公司的盈虧,還要照顧部屬最重視的東西──最好的領導者明白這兩者密不可分。

延伸閱讀:交代過很多次的事,部屬還是會搞錯?主管該知道的兩種有效溝通法

領導者要為部屬保全面子

從哪方面來看,保全面子是領導者這個角色最直接的任務?答案是提供回饋。對部屬影響最大的領導者角色就是回饋,做得正確的話,能鼓舞部屬發揮最大的潛力,反之,若做得不恰當,情況很快就會急轉直下。

為別人提供回饋意見,正是我謀生的方式。我像教練一樣輔導全球 500 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我們開始合作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提供 360 度回饋報告給這些主管,這是輔導過程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360度回饋報告涉及調查或訪談該領導者的主管、同儕和直屬下級,至於我身為教練的職責,是濃縮調查或訪談所得到的結果,這些資訊經過處理,無法追蹤任何一則訊息是否來自特定人士。接著,我會把結果拿給輔導對象,讓他們知道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的表現。可想而知,當事人接到這樣的報告時,心裡會多麼忐忑、難熬,他們以脆弱的方式敞開自己,有時候反應會極為情緒化和尖銳。

不過好的領導者知道,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回饋,只要提供的方式正確,就能給對方面子,並鼓勵他們提升績效、刺激專業上的發展。

看看我的客戶馬克的例子。馬克的直屬下級約瑟夫是他底下成績數一數二的業務員。

有一次約瑟夫在銷售產品時,企圖和某位潛在顧客敲定一大筆生意。約瑟夫在過於急切的心態下,對顧客承諾會提供額外服務,本來這種交易就不包括那項服務,而且約瑟夫也沒有在承諾之前,先徵詢服務部門的意見。

延伸閱讀:成功領導者跟你想得不一樣!5 種思維,讓你展現領袖特質

馬克知道此事之後,對約瑟夫說公司不準備、也不能提供他所承諾的額外服務。馬克說:「你之後在提供標準配備以外的東西之前,應該先問問服務部門。」約瑟夫聽到這項回饋意見,覺得自己的行動好像已經危及他在公司的前途,於是遞上辭呈。

馬克對約瑟夫的反應很訝異,於是立刻向約瑟夫讚美他在工作上傑出的表現。至於那項回饋意見的本意只是要糾正單純的錯誤,並不是攻擊約瑟夫的人格。馬克要約瑟夫放心,說自己很欣賞約瑟夫的工作,請他繼續留在公司,而約瑟夫也接受了。

很多人常把負面回饋個人化,以為對方是在攻擊他們的人格,把回饋看成是丟臉。雖然這種反應在亞洲文化特別明顯,但也算是人類的自然反應。

作家兼跨文化專家羅蘭即將出版第四本著作,內容是關於跨文化工作的能力。羅蘭指出,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當我們感到生理或情緒受威脅時,大腦會發出求救訊號,製造出戰或逃的衝動。這時候我們比較無法利用負責處理邏輯、同理心和節制社交行為的前額葉皮質,而會採用攻擊或防禦的方式反應。此外,我們也會製造負面記憶,遠比正面的記憶更強烈,維持得更久。

延伸閱讀:過度指責,只會傷部屬的心!主管如何給部屬「建設性回饋」?

給予部屬回饋,主管該注意的 3 個要點

負面回饋可能製造這種反應,導致別人丟面子,而且往往不能挽回。你在給別人回饋意見時,可以依循下面幾項準則,避免害別人丟面子:

1. 說話直來直往。

回饋意見時,確認你傳達的訊息精準、明確,而且要使用讓對方覺得尊重的方式溝通。選擇在私下、安全的環境進行回饋,務必確認你給的訊息是以事實為基礎,你提出的期望也必須很清楚。

創意領導中心開發一套有效的方法,稱為 SBII,也就是情境(Situation)行為(Behavior)影響(Impact)意圖(Intent)。首先描述情境,然後描述可以觀察到的行為,以及它對你的影響(包括思想和感覺),最後探詢行為背後的意圖。

舉例來說,「昨天的幹部會議上,當莎莉(Sally)詢問你的財務數據時,你兩次提高了音量,這使得我和團隊對於站出來說話感到很不自在。你那時心裡在想什麼?」

這種方式把焦點放在事實和行為上,將防禦性反應減到最低,引導出有建設性的對話和你所希望得到的結果,而且沒人會丟面子。

2. 避免「遲鈍說詞」和「安全說詞」。

大部分的人在給回饋意見時,不是感覺遲鈍,就是專挑安全的說詞,但是這兩樣技巧都不管用。

給回饋的人說話時如果感覺遲鈍,就不會考慮回饋的時機和地點,也不重視內容清楚、準確與否。他們不會考慮接受回饋的人感覺如何──提供回饋的人純粹是有話直說,一吐為快。

說話時感覺遲鈍的影響,在於接受回饋的人感受不到尊重,可能覺得自己被責怪或嫌棄,因此在心裡豎起高牆,往往難以接受意見 。接受者怨恨難消,根本就不會改變。

至於安全說詞雖然與感覺遲鈍的說詞相反,但是兩者的破壞力不相上下。 使用安全說詞回饋意見,走的不是直來直往的路線,而是話中有話的暗示,訊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管理者覺得他已經給回饋,但接收者卻一頭霧水,不知道主管究竟是什麼意思 ,甚至以為自己完全沒問題。管理者的出發點也許是為了保全面子、維護和諧,但實際上卻製造混亂,結果和感覺遲鈍的說詞一樣──接受回饋者不動如山。

為了確保接收者聽懂並消化回饋意見,同時保護其尊嚴,管理者還是應該堅持說話直來直往的方式。

3. 利用正面回饋「給面子」。

給面子和丟面子意義相反──你建立某人的信心,幫助對方成長,這可以透過給予正面回饋來達成。

作家巴金翰(Marcus Buckingham)和古德(Ashley Goodall)在文章〈回饋的謬誤〉(The Feedback Fallacy)中指出, 管理者經常只在事情出錯之後才給回饋。他們的直覺是告訴對方他犯了錯、該怎麼矯正,這樣的補救措施限制對方學習,並不會導引出優異的表現。

在電腦運算程序中,如果有某件事需要電腦處理器立即注意,就會出現高優先等級中斷(high-priority interrupt),機器會暫停運作,將緊急問題升到等待處理的第一順位。

團隊領導者就像電腦處理器,手上有很多事需要他們注意、強迫他們採取行動,這些事有很多是問題。如果你看見有某件事情脫離正軌,譬如客服人員沒處理好顧客來電、會議沒開成、計畫搞砸,你的直覺必然是趕緊介入喊停,告訴負責的人他做錯什麼、需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錯誤。你不能說這種直覺是錯的,因為假如團隊成員搞砸了,你就得出面收拾。不過你要記住,這麼做只是補救,而那樣的補救不但限制學習,而且對表現沒有幫助。

同理,若是希望團隊成員表現優秀,管理者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如果你看到某人做的事情真的很棒,請馬上叫住他、誇獎他,這不僅是高優先等級中斷,而且應該是你的最高優先等級中斷。 巴金翰與古德鼓勵管理者在部屬表現良好時,當下就叫住他們,分析他們的行為或行動,這會讓他們進入所謂的「休息與消化」心理狀態,幫助他們了解優秀的表現是什麼樣子、感覺如何。 長遠來說,這會建立部屬的信心,以及對他們主管的信任感。

(本文出自《面子領導學》,大是文出版。)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面子領導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