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績效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是低級的管理方法!好的主管怎麼做?

2021-10-27 劉潤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為什麼要瞭解「因果鏈」呢?因為只有知道了「因」,我們才能更好地知道「果」是怎麼來的。而很多人眼裡只有當下的「果」,看不到潛藏的「因」,就像普通醫生「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樣。

我們來看職場中的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身為管理者的老王發現,員工小李最近的工作效率很低,於是找他談話:「你要提高工作效率啊!」小李答應了。可接下來的幾周,小李的工作效率依然很低,還經常出錯。老王很生氣,批評小李說:「我該做的都做了,你怎麼就是不改呢?」

只看結果的主管,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老王真的「該做的都做了」嗎?其實沒有。 一位管理者真正該做的,是幫助員工沿著因果鏈順藤摸瓜,從結果反向找到帶來變化的原因

老王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的:他透過觀察,發現小李最近特別累,上班經常打瞌睡。我們知道,疲勞程度愈高,工作效率就愈低。

那加重小李「疲勞程度」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最近新產品上線,小李總在加班。工作時間愈長,疲勞程度就愈高。

做完因果鏈分析,老王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工作時間增強了(+)疲勞程度,疲勞程度減弱了(-)工作效率。

因果分析鏈2
《商業洞察力》

所以,他應該做的不是叮囑小李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制訂一個輪休計畫,保證每一個員工都處於最好的戰鬥狀態。

很多管理者喜歡說「我只看結果」。公司業績不好,就嚴厲批評下屬;開會沉悶,就強制員工發言;團隊中出現矛盾,不問原因就各打 50 大板。但是,「只看結果」其實是低級的管理方法。真正有洞察力的人,會用因果鏈順藤摸瓜,找到與結果相連的原因變量,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用「因果鏈」連接「變量」應注意的 3 個誤區

因果鏈看似簡單,只有增強(+)和減弱(-),但正是它們一段一段地連接了萬千變量,才有了一切複雜的系統。用因果鏈連接變量,把複雜的系統變成簡單的因果鏈,這是搭建模型的基本功,也是我們成為智者的第一步。

要修煉這項基本功,以下 3 個誤區,你必須警惕。

誤區一:遺漏中間項

我們知道,喝咖啡可以讓人精力充沛。但是,喝咖啡和精力充沛之間並沒有一條增強的因果鏈。因為喝咖啡不會直接讓人精力充沛,它只會增加人體內的咖啡因含量,咖啡因含量增加則會增強新陳代謝這臺「馬達」的轉速,而新陳代謝才會把儲存的能量轉化為精力。

「咖啡因含量」和「新陳代謝」這兩個中間項容易被我們遺漏。

你也許會覺得,精力充沛這個「果」用「因果鏈」追溯到最後,「因」還是「喝咖啡」,這沒什麼不同。其實不然,當你知道「新陳代謝」這個遺漏的「中間項」才是直接原因時,你也許能找到讓自己精力充沛的更好的辦法。

比如,你可以透過運動提高新陳代謝水準。透過分析因果鏈條上的中間項,你可以發現那些藏得很深但至關重要的因素。找出它們,這通常是你轉變思考方法的開始。

誤區二:迷信相關性

沃爾瑪透過大數據統計發現,每周五晚上,超市裡尿片和啤酒的銷量會同步上升。於是,沃爾瑪就利用這種相關性,把尿片和啤酒放在一起,結果銷量大幅增加。

但這就證明相關性優於因果鏈嗎?

我們來看一個反例。據《羊城晚報》報導,深圳警方接受採訪時說:「天秤座、處女座、天蠍座的人更喜歡違規。」警方還公布了數據支持這一結論:在某年 8 月 3 日至 8 月 9 日的行人、非動力車輛違規總人數中,這 3 個相連的星座(出生日期為 8 月 23 日至 11 月 22 日)的違規人數分別占比1 0.5%、9.63% 和 9%,排在前 3 位。

但是星座和交通違規之間真有增強的因果鏈嗎?當然沒有。實際上,這是因為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比如深圳),9—11 月是生育高峰期,所以在深圳,這 3 個星座的人口比率要高一些,違規人數占的比率自然就高了。

相關,是未知的因果。 真正的洞察力可以始於相關性,但要終於因果鏈 。就像在「尿片和啤酒」的相關性中,有一條隱藏的因果鏈:太太經常會在週五囑咐丈夫下班後為孩子買尿片,而丈夫在購買尿片後,也會購買自己喜歡的啤酒,所以每周五晚上尿片和啤酒的銷量會同步上升。

誤區三:顛倒因果鏈

顛倒因果鏈,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比如,在商業世界裡,到底是銷售價格決定了生產成本,還是生產成本決定了銷售價格?你是不是想當然地認為,應該是生產成本決定銷售價格?

因果分析鏈1
《商業洞察力》

但實際正好相反,是銷售價格決定了生產成本。用更高的成本生產商品,並不會導致用戶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價格是由用戶感受到的價值和供需關係決定的,只有先確定了銷售價格,才能決定生產成本。

希望你能成為透視因果鏈的「神醫」,正確地還原「因」,藥到病除;早早地推演「果」,防微杜漸。

(本文出自《商業洞察力》,寶鼎出版。)

相關文章

商業洞察力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