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是低級的管理方法!好的主管怎麼做?


為什麼要瞭解「因果鏈」呢?因為只有知道了「因」,我們才能更好地知道「果」是怎麼來的。而很多人眼裡只有當下的「果」,看不到潛藏的「因」,就像普通醫生「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樣。
我們來看職場中的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身為管理者的老王發現,員工小李最近的工作效率很低,於是找他談話:「你要提高工作效率啊!」小李答應了。可接下來的幾周,小李的工作效率依然很低,還經常出錯。老王很生氣,批評小李說:「我該做的都做了,你怎麼就是不改呢?」
只看結果的主管,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老王真的「該做的都做了」嗎?其實沒有。 一位管理者真正該做的,是幫助員工沿著因果鏈順藤摸瓜,從結果反向找到帶來變化的原因 。
老王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的:他透過觀察,發現小李最近特別累,上班經常打瞌睡。我們知道,疲勞程度愈高,工作效率就愈低。
那加重小李「疲勞程度」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最近新產品上線,小李總在加班。工作時間愈長,疲勞程度就愈高。
做完因果鏈分析,老王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工作時間增強了(+)疲勞程度,疲勞程度減弱了(-)工作效率。
所以,他應該做的不是叮囑小李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制訂一個輪休計畫,保證每一個員工都處於最好的戰鬥狀態。
很多管理者喜歡說「我只看結果」。公司業績不好,就嚴厲批評下屬;開會沉悶,就強制員工發言;團隊中出現矛盾,不問原因就各打 50 大板。但是,「只看結果」其實是低級的管理方法。真正有洞察力的人,會用因果鏈順藤摸瓜,找到與結果相連的原因變量,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用「因果鏈」連接「變量」應注意的 3 個誤區
因果鏈看似簡單,只有增強(+)和減弱(-),但正是它們一段一段地連接了萬千變量,才有了一切複雜的系統。用因果鏈連接變量,把複雜的系統變成簡單的因果鏈,這是搭建模型的基本功,也是我們成為智者的第一步。
要修煉這項基本功,以下 3 個誤區,你必須警惕。
誤區一:遺漏中間項
我們知道,喝咖啡可以讓人精力充沛。但是,喝咖啡和精力充沛之間並沒有一條增強的因果鏈。因為喝咖啡不會直接讓人精力充沛,它只會增加人體內的咖啡因含量,咖啡因含量增加則會增強新陳代謝這臺「馬達」的轉速,而新陳代謝才會把儲存的能量轉化為精力。
「咖啡因含量」和「新陳代謝」這兩個中間項容易被我們遺漏。
你也許會覺得,精力充沛這個「果」用「因果鏈」追溯到最後,「因」還是「喝咖啡」,這沒什麼不同。其實不然,當你知道「新陳代謝」這個遺漏的「中間項」才是直接原因時,你也許能找到讓自己精力充沛的更好的辦法。
比如,你可以透過運動提高新陳代謝水準。透過分析因果鏈條上的中間項,你可以發現那些藏得很深但至關重要的因素。找出它們,這通常是你轉變思考方法的開始。
誤區二:迷信相關性
沃爾瑪透過大數據統計發現,每周五晚上,超市裡尿片和啤酒的銷量會同步上升。於是,沃爾瑪就利用這種相關性,把尿片和啤酒放在一起,結果銷量大幅增加。
但這就證明相關性優於因果鏈嗎?
我們來看一個反例。據《羊城晚報》報導,深圳警方接受採訪時說:「天秤座、處女座、天蠍座的人更喜歡違規。」警方還公布了數據支持這一結論:在某年 8 月 3 日至 8 月 9 日的行人、非動力車輛違規總人數中,這 3 個相連的星座(出生日期為 8 月 23 日至 11 月 22 日)的違規人數分別占比1 0.5%、9.63% 和 9%,排在前 3 位。
但是星座和交通違規之間真有增強的因果鏈嗎?當然沒有。實際上,這是因為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比如深圳),9—11 月是生育高峰期,所以在深圳,這 3 個星座的人口比率要高一些,違規人數占的比率自然就高了。
相關,是未知的因果。 真正的洞察力可以始於相關性,但要終於因果鏈 。就像在「尿片和啤酒」的相關性中,有一條隱藏的因果鏈:太太經常會在週五囑咐丈夫下班後為孩子買尿片,而丈夫在購買尿片後,也會購買自己喜歡的啤酒,所以每周五晚上尿片和啤酒的銷量會同步上升。
誤區三:顛倒因果鏈
顛倒因果鏈,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比如,在商業世界裡,到底是銷售價格決定了生產成本,還是生產成本決定了銷售價格?你是不是想當然地認為,應該是生產成本決定銷售價格?
但實際正好相反,是銷售價格決定了生產成本。用更高的成本生產商品,並不會導致用戶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價格是由用戶感受到的價值和供需關係決定的,只有先確定了銷售價格,才能決定生產成本。
希望你能成為透視因果鏈的「神醫」,正確地還原「因」,藥到病除;早早地推演「果」,防微杜漸。
(本文出自《商業洞察力》,寶鼎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