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只有不到一半員工設計過電子產品!直擊 Google 總部 2 個激發創造力的祕訣


Google 有一棟建築物位於加州山景城的工作園區中,是大部分員工都不得其門而入的禁區。這棟大樓名為「設計實驗大樓」,占地 70,000 平方英尺,內部的 150 名設計師在硬體設計副總裁艾維.羅斯(Ivy Ross)的領導下,正在為數十項機密專案奉獻心力。
羅斯原本是一位珠寶藝術家,曾協助 Google 推出許多款裝置,如創新感滿分的 Google Home Mini 喇叭,還有有趣好玩的 Pixel 手機。
辦公空間結合實體與數位體驗,提供員工新的刺激
設計實驗大樓相較於 Google 辦公總部 Googleplex,兩者的內部風格是截然不同。Googleplex 主打工業導向的辦公室隔間文化;實驗大樓則促使工業設計師、藝術家與雕塑師能自由互動合作。羅斯表示:「對大多數員工而言,Google 的優化計畫對大多數員工很有幫助,設計師需要不同事物及觀點的刺激。」
其實 Google 的本質是工程設計公司,其軟硬體設計很少被業界認可,有時還會引來譏笑。然而,Google 的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近期卻竭盡所能提升設計在公司的地位,並在過去幾年間,陸續推出各種熱銷的裝置,如手機與智慧型喇叭。
設計實驗大樓於 2018 年 6 月份啟用,在這之前,由於 Google 人數日漸增長,導致硬體設計團隊有許多的活動計畫必須在車庫進行,以設計對 Google 的重要性來看,車庫並非最佳的工作環境。因此,羅斯與曾為 Google 打造多棟大樓的 Mithun 公司合作,想碰撞出全新設計風格,創造出一個空間,做為 Google 柔和極簡的工業設計美學的背景。
羅斯說道:「大樓的架構用的都是中性色。沒有什麼東西是根深蒂固到無法進化的,但一張空白的畫布若要改變,就必須靠仰賴我們正在發展的產品,包括產品的材質、顏色與功能。」
大樓裡每一個空間的建構方式,都是為了讓羅斯的團隊能結合觸覺體驗與數位體驗。羅斯回憶道:「當時我對他們提的第一個要求是『我們需要很多燈光』。雖然公司某些建築物要暗一點,程式設計師才能看清螢幕,但我們需要大量光線。」最後,大樓的入口被設計成一個挑高兩層樓的天窗中庭,擺滿舒適的軟椅與咖啡桌,成為員工交誼區。
大樓裡有一個以樺木材質打造的樓梯,通往樓上的圖書館,館藏由設計團隊成員的愛書組成,每個團隊成員都要帶 6 本對自己意義重大的書到圖書館,並寫上原因。羅斯表示:「雖然 Google 公司致力於將全世界的資訊數位化,但設計師偶爾也要能觸碰到實體物件。」
跨領域團隊激盪火花,讓 Google 產品持續創新
舉例來說,他們特地將二樓打造成商場的模樣,讓設計師可以走馬看花,漫步在中庭旁的走道讓人感覺彷彿置身在高級商場。走道一側有一間色彩實驗室,裡面陳列硬體設計師在旅行途中買到的各種小物,而且隨時都有新品上架。
與其說這裡販賣的是顏色,倒不如說是一種「感覺」,例如紙蘿蔔、一把綠色的石頭、象牙珠寶盒等。陳列的商品點出了 Google 硬體設計團隊的一個特點:團隊裡只有 25% 到 40% 的人在 Google 任職之前設計過電子產品,其他設計師經手過的產品包羅萬象,例如服裝,或是異想天開的自行車設計。
色彩實驗室裡有張巨大的白色桌子,沐浴在精心調校過的燈光下,羅斯的團隊正圍著桌子,討論 Google 下一批產品的配色,設計團隊會固定召開不同產品類別的週會,地點就在這張桌子,所有設計師都帶著設計資料與樣本出席,共同制定產品線相關決策。我在一旁觀看他們討論上一季的產品與顏色。
而這次的會議證明了一件事,當你家中可能有幾十樣產品都是出自 Google 設計師之手,而他們希望這些產品,即便發布時間相隔數年,擺在一起時同樣美觀。羅斯說:「我們就是這麼瘋狂的一群人,不過是往好的方向瘋,我們會想像你在家中的生活是怎樣的,並覺得你可能需要一些連結。」
中庭另一側是材料實驗室,裡頭收藏了逾 1,000 種材料色樣,並由盡責的全職收藏室管理員哈娜.克萊兒.桑莫維爾(Hanna Claire Somerville)編排色號與貼標,她還叫我快點去摸摸蘑菇皮革的色樣。
她口中的「皮革」只是收藏室中眾多永續材料的其中一種,這裡還收藏了用舊漁網為原料的 3D 列印線材,海草製成的木屑板,暗示 Google 未來將推出更多綠色產品。
不久後,兩名設計師走進收藏室,想請桑莫維爾幫他們找一種材料,觸感要類似假花束底部的泡棉。其中一位設計師拿起一塊柔軟的色樣,放在額頭上,可能正在腦中幻想新一代 Google 眼鏡、Daydream 虛擬實境頭戴裝置,或是其他尚未發售、未發表的產品樣貌。
由 Tune.Studio 打造的「人類充電站」是整棟大樓中,其中一個我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間。設計實驗大樓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刺激創作靈感,確保 Google 的設計師都能有開放性思維,接受新的想法與審美,而充電站正是展現此態度的完美範例。我在應用程式裡選好想體驗的感受,名為「活力充沛」,接著就躺在皮墊上,戴上耳機、閉上眼,聽著這個世界的背景聲突然被改成冥想音樂,隨後發現腳步變得輕盈。
羅斯相信顏色與聲音可以治癒人的身心,其團隊甚至還打造了一台裝置,在米蘭家具展時向使用者證明不同的房間會影響人的生理。在這棟大樓中開闢冥想空間,刺激設計團隊的創造力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某種原型,說明 Google 產品設計團隊是如何看待以設計影響人類生理這件事。
(本文出自《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翻轉人類工作與生活框架,企業狂漲百倍價值的絕世設計》,方言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