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在當主管還是領導者?死守一種領導風格,小心看不見的「管理死角」


領導者是指地位或位置,你可以把他想成是官方正式任命的領導者如部長、課長、店長、經理、業務銷售主管等。領導力則與地位無關。領導力的英語是「Leadership」,其字尾「ship」表示一種狀態(State)、技能(Skill)或能力(Ability)。所以,身為領導者的技能或能力,亦即「影響他人的能力」,就是領導力。
上司、領導者身為評價者,又擁有人事權,當然有「影響他人的能力」。不過,有些研究者將這些與位置相關的「影響他人的能力」稱為「權力」(Power),與領導力區別開來。因此,有些普通職員擁有領導力,而有些由公司任命為領導者、擁有權力的人卻缺乏領導力。
磨練領導力是最基本的。有了領導力,即使你沒有權力,也能影響他人;無論是身為團隊成員,或和公司外的團隊合作,你都可以不透過權力,發揮自己的才能。
好的領導者能靈活運用 4 種領導風格
影響他人的方式稱為領導風格,這方面有許多相關研究。這些研究將領導風格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交易型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恩威並施、成果主義
2. 轉化型領導(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願景與啟發
3. 服務領導(Servant Leadership):做成員的支柱、幫助成員一展長才
4. 真誠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發揮自己的特色,也不吝讓人看到自己的弱點
既然有好幾種風格,我們當然會想找出「最好的一個」。但這些類型其實是彼此互補的,好的領導者會適時運用各種領導風格。
交易型領導與轉化型領導有互補關係。轉化型領導有助於組織的效能感,服務領導有助於組織的心理安全感。好的領導者同時具備這兩種領導能力。高績效的領導者即使採取真誠領導,也會將本真自我(Authentic Self)與角色自我(Role Self)在較高層次上整合。
3 個心態養成「有彈性」的領導力
本書的重心在於影響「關係與文化」層次,所以相當重視「依據團隊與狀況巧妙運用不同類型的領導力」。本書認為,「有心理彈性的領導力」能夠因應每個團隊與成員的狀況,以靈活的方式改變團隊。所謂「有彈性」包括以下 3 方面:
- 能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 朝你選擇的方向前進
- 有意識的分辨可改變或不可改變的事
「有心理彈性的領導力」則是符合這 3 項條件,「因應不同狀況,做本質上有用的事」的領導能力。至於領導力的風格,以下將舉例說明。
在交易型領導下,取得亮眼成績、贏得領導者歡心的成員應該會覺得這個環境非常能暢所欲言。不過,交易型領導容易陷入惡性循環;領導者對目前尚未有好成績的成員期待很低,這些成員和領導者的心理距離遙遠,領導者也不聽他們的意見。要鼓勵那些目前不覺得能暢所欲言的成員多發言,最好同時採用服務型領導。
除了領導類型的「轉換」,各類型的運用「程度」也很重要。
在交易型領導與轉化型領導之下,業績壓力可能會增加,因為這兩種類型本身就是「高標準」的代名詞。高標準不是問題,但眾所皆知,當業績壓力太高,組織開始以懲罰與不安來控制成員時,就容易發生不正當行為。
不正當行為一旦暴露,除了可能帶給組織極大損失,組織也會加強管理和事務處理程序,如此一來,專注於成果的工作時間便減少了。
表格中呈現了各種領導力風格的簡單特徵,以及對應的心理彈性。如這張表所整理的,擁有足夠的心理彈性,能因應不同狀況與場合,靈活轉換、分別使用對事情更有幫助的領導風格,就是有心理彈性的領導力。
(本文出自《愈吵愈有競爭力:建立團隊的心理安全感,鼓勵「有意義的意見對立」,不讓「沉默成本」破壞創意》,漫遊者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