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繼承

金牌業務主管實戰全書

跟客戶談妥的事,為何對方不認帳?好的業務日報表,應以「類合約」形式呈現


如果要求業務員在寫日報表時,必須 80% 呈現樂觀的訊息,這樣會不會帶來比較高的參考價值呢?雖然說不準,但我堅信這是找到機會的一種好方法。
一個人若能看到困境中的機會,代表你有遠見;而把遠見提早實現,就代表你有價值。同樣的,你天天在工作卻沒看到機會,則代表你離成功很遙遠。
有價值的業務日報表應包含「三有、三方、三要」
業務員的敗象就是把機會看成無望,把無望視為絕望,然後讓自己整天在無望跟絕望中徘徊而毫無作為。這時的業務日報表很像是「貓抓老鼠」的戲碼,不但失去參考價值,有時還會誤導主管的判斷,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一份有參考價值的業務日報表必須清楚載明:
三有
(1) 有目標:清楚說明目標對公司及個人的影響與價值。
(2) 有責任:明確說明自己在最終結果所扮演的角色。
(3) 有行動:寫下針對「怎麼開始、怎麼結束」,所採取的行動。
三方
(1) 方向:針對目標的執行有很清楚的指引。
(2) 方法:提示自己對成果產出所設想的辦法。
(3) 方案:有兩個以上的行動方案去面對可能的狀況。
三要
(1) 要具體:不會造成他人的猜疑和誤解。
(2) 要真實:重要訊息沒有虛構,可供檢視。
(3) 要分享:相關得失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應以「類合約」形式來呈現業務日報表
曾經目睹業務員與客戶當面爭執的情況:一個承諾出現兩種解釋,雙方各執一詞。從表面上看,只要有一方退讓,承諾會解決對方所要的,爭執就落幕了。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從此雙方都陷入了「真理之爭」而沒完沒了。因為沒人願意輕易接受不該負的責任,也不願意各退一步,業務員只好「忍辱負重」。所以, 一旦有重要的決議可以請客戶簽認證明。
業務日報表應採取「類合約」形式來呈現。除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外,最重要的是彼此可以根據對方的允諾,預測會得到的「支持」。所以要研究用什麼方式,可以讓雙方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才會得到對方的「有利回饋」。
有價值的日報表必須清楚寫出五項業務行為: 工作規劃、工作紀錄、工作回報、工作改善、工作成果的近況。
而多數的業務員在寫日報表時會出現「見樹不見林」的陳述;也經常地主觀推論可能的結果,而決定了「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有價值的日報表應涵蓋的內容及後續的業務行動,如表 2-4 所列。
剛開始做業務時,沒有真正領會業務日報表如何產生價值,所以寫了很多「不知所云」的內容。直到主管追問狀況時,才發現答案沒寫在日報表裡。我很感謝這樣的頓悟帶給自己的價值,讓我領悟出日後的業務日報表所依據的兩大準則: (1)主管要問的→答案在日報表裡;(2)客戶要我做的→日報表一個不能漏。
任何事物要能順利進行,都要思考它的執行順序及步驟。經過多年業務的淬鍊,我學會日報表即使是「乏善可陳」也不要「無的放矢」。當遭遇困境時,寧可「勇於任事」也不能「推諉塞責」。所以只要你願意朝正面方向去思考發展,就會慢慢得到不錯的成功經驗。而要寫出一份有價值的日報表,你可以參考圖 2-3 所列的方式來做,因為日報表的重點在於解決問題到產生績效,而不僅是如何表達而已。
(本文出自《金牌業務主管實戰全書》,商周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