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團

你在部屬的「情感帳戶」中有存款嗎?挽留想離職的員工,這方法比加薪更有用


我投資了好幾家心靈成長培訓公司。有一天,其中一家公司的 CEO 約我吃飯。
剛見面,我見他愁眉不展,似乎心事重重。我開玩笑地說:「怎麼那麼不開心?不想和我吃飯?」
他說:「團長您說笑了,其實是最近工作上遇到一件難事。約您出來吃飯也是想和您談一談。」
這家公司有一位合夥人叫大斌,他負責一個特別重要的部門。大斌這個部門做得特別好,最近一段時間他特別想將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一家公司,為此他專門找到 CEO 談過,但是考慮到公司整體發展,CEO 拒絕了他的要求。一段時間之後,大斌提出離職。
大斌若現在離職,必然對公司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公司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接替大斌的職位。現在公司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這個部門高層人事動盪,會對公司發展帶來很消極的影響。CEO 找大斌談了幾次話,但是大斌的態度堅定,去意已決。
大斌負責的部門是網路推廣部,他擁有豐富的互聯網產品營運經驗。互聯網公司也正是投資者的風口,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雖沒見過飛起來的豬,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待遇真是飛起來了。只要你真有本事,來挖你的人比熱心的街道大媽還勤快。所以,互聯網企業的人心浮動是一種常態,公司經營者們每天都在經受著這些煎熬。我的拍檔眼前正處在這種狀態中,我很了解他的處境。
為了能為拍檔分憂,我請求他讓我跟大斌見面聊聊。一般我不插手投資公司的業務,這次之所以會提出見大斌一面,是因為大斌也曾經是我手下的一名員工,後來隨著業務分拆而轉到了新的公司。我與他曾經有過一段情誼。這段情誼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事情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有一天公司開例會,我發現大斌沒有來,詢問同事大斌去哪裡了。同事告訴我,大斌家裡出了點事,他急急忙忙趕回去了。後來我才知道,大斌父親被查出腦癌,需要立即做手術。
那時的大斌是一位普通的技術人員,收入不高,也沒多少積蓄,面對高額的手術費用正在犯愁。
我找到大斌,告訴他我知道了他父親的事情,問他是否需要幫助。大斌有點為難地說:「父親手術需要準備一筆費用,大概要十萬塊錢。我只籌到了五萬元,還差五萬元,太急了,不知道去哪裡湊。」
「不用去湊了,我先幫你墊上,公司有個基金,你忘了嗎?誰有困難都可以動用基金裡的錢。」我安慰大斌,「下午我讓財務把錢劃到你帳戶上,先去給你父親交手術費吧。」
大斌看著我,眼神裡有驚訝,也有感動。他用略微顫抖的聲音小聲地說:「團長,這個錢……我不確定什麼時候才能還給您……」
我拍拍他的肩膀說:「錢你不用急著還,成立這個基金的目的就是幫助有需要的同事,以後有能力賺到錢再把錢還上,讓其他有需要的同事可以得到幫助,如果真沒錢,你可以永遠都不用還。你先拿去給你父親交手術費,好好照顧你父親,如果還有什麼難處,你再來找我。」
「謝謝您,從下個月起,從我的工資中扣,我會盡快還清的。」大斌是鄉下孩子,我也是,鄉下出生的孩子都不願欠別人的人情,這一點我非常明白。
「不用,這是基金裡的錢,因為有你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才有公司的今天,所以,這個基金有你的一份功勞,你值得享用這個基金的幫助。」讓受助者不會因為被幫助而愧疚,維護受助者的自我價值,這是我一貫的助人原則。
大斌感動得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件事情之後,大斌對我非常尊重,雖然我和他之間還隔著一層管理級別,平時很少打交道。後來隨著新公司成立,大斌到了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我們之間見面次數更少了。但是我們偶爾會見面,我能通過他對我的態度感覺到,我在他心中有一定的位置。
我也是窮孩子出身,深深知道需要錢時卻拿不出來的那種焦慮。
所以,當我有能力之後,立即在公司裡成立了一個困難互助基金,把自己其中一年的所有企業培訓導師費拿出來,希望公司裡的同事在面臨和我當年相似的困境時,可以無後顧之憂。這個基金成立快十年了,公司裡好幾位同事都用到了這個基金,他們再也不用經歷我當時那樣的窘困。
大斌是這個基金的其中一位受益者。
和拍檔聊完之後,我約大斌吃了一頓飯。這次談話非常順利,大斌答應留下來。我知道,我的談話會有效果,並不是我比我的拍檔有更高的談判能力,而是幾年前我曾經在大斌的情感銀行中存過一筆錢。
什麼是情感銀行?
美國心理學家威拉德.哈利(Willard Harley)提出了「情感銀行」這個概念。他認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情感帳戶。他將關係中的相互作用比喻為銀行中的存款與取款。存款可以建立關係,修復關係;取款使人們的關係變得疏遠。
存款是指讓對方開心,感覺被欣賞、被肯定,或是做了一些讓對方高興的事;取款則是請求幫忙、求助,或者獲得對方的支持。而批評、指責、嘲諷甚至謾罵等行為,會迅速消耗你的情感存款,甚至讓你的情感帳戶透支。
當你在對方「帳戶」的情感存款豐厚的時候,你身上的一些小問題就可以被對方原諒。但如果你在對方的情感帳戶沒有存款甚至負債,你的一點小問題也會被放大,導致對方不能原諒你。
情感銀行其實在我們的文化中存在已久,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我們也常常將人情比作錢款,如誰幫了我們一個忙,我們就會說「欠了一個人情」。
(本文出自《別人在想什麼,都是你能懂的》,平安文化)
